[发明专利]直连通信中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00674.5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赵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6/10;H04W4/44;H04W4/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立智方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8 | 代理人: | 廖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中的 资源 选择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中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用于直连通信的资源对应的时间单元集合中,确定满足监听条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其中,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根据满足监听条件的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资源,确定用于传输待发送数据的资源。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该方法,能够更好的满足无线通信需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直连通信中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一代的新型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对于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使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以满足应用的需求。
车联网V2x(vehicle-to-everything,车与万物之间)通信是实现车路协同、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V2x包括V2V(vehicle-to-vehicle,车载设备间)通信、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载设备和基础设施间)通信、以及V2P(vehicle-to-pedestrian,车载设备和行人间)通信。通过支持V2V,V2I,V2P,车联网可以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改善交通效率以及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利用现有的蜂窝通信技术支持车联网通信可以有效利用现有基站部署,减少设备开销,也更有利于提供具有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的服务,满足车联网业务的需求。因此,在LTE Rel-14/15(Long TermEvolution Release14/15,长期演进通信标准版本14/15)中提供了蜂窝网络对于车联网V2x通信的支持,即C-V2x(cellular based V2x,基于蜂窝网的V2x)。
在C-V2x中车载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基站以及核心网进行中转,即利用原有蜂窝网络中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UL/DL(uplink/downlink,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通信,也可以直接通过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进行sidelink(SL,旁路/直连/副链路)通信。与Uu接口(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接口)通信相比,sidelink通信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车载设备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其他周边设备直接的通信。
随着新一代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3GPP Rel-16中利用5G NR(New Radio,新空口)技术实现了对新的V2x通信服务和场景的支持,如车队管理(Vehicles Platooning)、感知扩展(Extended Sensors)、先进驾驶(Advanced Driving)、以及远程驾驶(remote driving)等。总体来说,5G V2x sidelink能够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更短的通信延时,更可靠的通信质量。但是,当前的5G V2x技术主要考虑车载终端之间的通信,对于手持终端等终端形态的需求(例如节电)考虑不多。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旨在更好的满足通信需求,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缺陷之一。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中的资源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用于直连通信的资源对应的时间单元集合中,确定满足监听条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其中,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
根据满足监听条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资源,确定用于传输待发送数据的资源。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中的资源选择装置,该装置包括:
资源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用于直连通信的资源对应的时间单元集合中,确定满足监听条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其中,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
资源选择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满足监听条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确定用于传输待发送数据的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06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