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01232.2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6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杰;白斗渊;元美庆;裴海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AD生物技术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C07K16/02;A61K39/40;A61P31/04;A61P1/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王春伟;刘继富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幽门 螺杆 卵黄 抗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即,通过将幽门螺杆菌抗原接种于与鸡属于异种动物中而制备异源性抗体后,将由所述抗原与异源性抗体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接种于产蛋鸡中,从而制备卵黄抗体。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可通过将抗原‑异源性抗体复合物注入于产蛋鸡中而大量地制备并生产卵黄抗体,由此制备的卵黄抗体对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及结合性高,因此,可有效抑制所述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抗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即,通过将幽门螺杆菌抗原接种于与鸡属于异种动物中来制备异源性抗体后,通过将由上述抗原与异源性抗体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接种于产蛋鸡中,从而制备卵黄抗体。
背景技术
抗体(antibody)为在淋巴组织由B淋巴细胞或B细胞形成的球蛋白类蛋白质,其为干预特异性免疫识别的重要物质之一。抗体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第一种为通过对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的特定部位进行特异性识别及结合来中和抗原的作用的功能,第二种为通过使抗体与抗原结合而收集用于去除抗原的多种物质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例如,抗体可以通过与毒素结合而使毒素的简单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以中和毒性,且通过附着于侵入的微生物来去除微生物的移动性并妨碍微生物侵入体细胞中。并且,由抗体包围的抗原与补体产生化学链式反应而直接分解侵入的微生物或者引诱吞噬细胞。通过应用这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高度的亲和度以及可区分数千万种类的抗原的抗体的多样性来开发了如今的包含诊断剂和治疗剂等的多种抗体的医药品(Jim E.Eyles et al.,Vaccine,25,pp73017306,2007)。
另一方面,为了从感染性疾病保护自身或保护子孙而制备出的物质中包含抗体,这种对于疾病的防御机制不仅存在于人类中,而且还存在于多种哺乳类及鸟类中。大部分哺乳类生成约150Kd的IgG,这与人类相似。哺乳类除了生成IgG之外,还生成IgA、IgD、IgE及IgM。
以往,为了制备多种病原性细菌的抗体,广泛使用了由对兔、牛、山羊等哺乳动物进行免疫处理而获得的血清生产病原性细菌特异性抗体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从小的哺乳动物的少量血清中采集抗体的缺点,而且抗体的生产量也非常少。因此,作为容易生产病原性细菌的抗体的方法,当前,利用对产蛋鸡进行免疫处理而生成的抗体移动至产蛋鸡的鸡蛋来采集抗体的方法备受关注。尤其,将存在于产蛋鸡的卵黄中的特异性抗体称为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Yolk,IgY)或卵黄抗体,其是作为存在于产蛋鸡的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球蛋白(IgG)移动至鸡蛋的卵黄而生成的抗体,且在鸡蛋的卵黄中以高浓度的形式堆积。就IgY而言,由于容易被分离,从而能够在各种领域中被利用,尤其,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及治疗效果的IgY的开发及用作药学组合物的充分利用呈增大趋势。
正在活跃地进行将病原性细菌用作抗原从产蛋鸡的鸡蛋中获取卵黄抗体的方法及包含其的组合物的开发,并且活跃地进行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疫苗的制备或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组合物的开发。具体地,在韩国公开专利第2009-0088121号中记载了在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作为疫苗的佐剂时可增强由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内容,在论文Phase Itrial of a murine antibody to MUC1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转移性癌症患者对MUC1抗体的I期试验)中告知了在为了治疗癌细胞而利用抗原-异源性抗体复合物时在激活T细胞而治疗癌细胞方面可以显示优异效果的内容(Ann Oncol.2004Dec;15(12):1825-33)。然而,为了生产大量的卵黄抗体而利用抗原-异源性抗体复合物的方法至今尚未公开。
最近,现代人的由不规律的饮食生活和过重的压力导致的胃肠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摄取强刺激性的食物的人群相比于不摄取这种食物的人群,患上胃溃疡、胃炎、胃癌等胃肠疾病发生频率非常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AD生物技术,未经(株)AD生物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1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