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双侧传感器布置的复合玻璃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2108.8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3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P·韦伯;M·蔡斯;C·埃费尔茨;G·瓦尔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
主分类号: | B32B17/00 | 分类号: | B32B17/00;B32B3/08;B32B9/00;B32B9/04;B32B15/00;B32B15/08;B32B15/082;B32B15/085;B32B15/088;B32B15/09;B32B15/20;B32B17/06;B32B27/00;B32B27/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华;李唐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传感器 布置 复合 玻璃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侧传感器布置的复合玻璃板(1),其具有第一基板层(GS1)和第二基板层(GS2)、第一结构化的导电层(LS1)和第二结构化的导电层(LS2)以及绝缘层(ISO),其中在第一导电层(LS1)中形成具有第一引线结构(V1)的第一电容敏感元件(SW1)和在第二导电层(LS2)中形成具有第二引线结构(V2)的第一电容敏感元件(SW2),其中第一结构化的导电层(LS1)和第二结构化的导电层(LS2)至少通过绝缘层(ISO)彼此分隔,其中由第一结构化的导电层(LS1)、第二结构化的导电层(LS2)以及绝缘层(ISO)组成的组件被布置在第一基板层(GS1)和第二基板层(GS2)之间,其中第一电容敏感元件(SW1)相对于第二电容敏感元件(SW2)是错开地布置的,使得第一结构化的导电层(LS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第二电容敏感元件(SW2)的屏蔽,和第二结构化的导电层(LS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第一电容敏感元件(SW1)的屏蔽,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容敏感元件(SW1)和第一引线结构(V1)的元件重叠共计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容敏感元件(SW2)的面积的10%。本发明此外涉及这种复合玻璃质玻璃板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具有双侧传感器布置的复合玻璃板。
由欧洲专利申请EP 3 264 242 A1已知,将接触式传感器作为开关元件与电致发光显示屏集成在玻璃质玻璃板中。由欧洲专利申请EP 3 264 241 A1已知一种类似的布置。
由国际专利申请WO 2016/116 372 A1已知两个彼此相邻放置的接触式传感器的布置。
电容接触式传感器具有以下性质:在没有进一步措施的情况下,不能区别是从接触式传感器的哪一侧操作的。
由WO 2018/215 106 A1已知一种接触式传感器和一种雨水传感器,由于各自不同的相对定位,它们是不对称定位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传感器各靠近一个不同的玻璃板表面。
这仅能通过相比于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将接触式传感器布置得更靠近玻璃板的另一个表面来实现。在此,将靠近理解为是指沿法线方向距离电容敏感区域的平面延伸的距离。
然而,为了避免错误操作,则必须对传感器进行深入评估,以使“不期望的”一侧的电容影响不会导致切换成功。但是,在各种情况下由此也会减小“期望的”一侧的电容影响导致切换成功的范围。
为了克服这种限制,因此在过去提出了采用一种屏蔽,使得“不期望的”一侧的电容影响被屏蔽,并因此不会导致切换成功。
但是,如果需要两个接触式传感器在不同侧上,则需要侧向错开地布置接触式传感器,或者由于结构构成形式的原因,产生相对厚的布置,该相对厚的布置如下构成:具有第一接触式传感器的导电层、绝缘层和随后的屏蔽层,然后在其上需要另一绝缘层,该另一绝缘层朝向具有第二接触式传感器的第二导电层。
传感器的并排布置是占用空间的,并且导致光学可用区域减小。在此既要遵循实际的限制又要遵循规范性限制,因此并排布置并非总是可行的。此外,经常希望不要散布连接,而是将它们集中地提供给其他电气系统。
但是,如果以已知方式来存放接触式传感器,则经常出现复合玻璃板变得太厚的问题。随着厚度的增加,复合玻璃质玻璃板也变得更重。这两者都是不希望的现象,因为例如插入宽度经常不允许超过一定大小,或者是要求保持小的重量,例如在交通工具的情况中,以便能将有效载荷保持在高水平,或者需要较少的用于行驶的驱动能量。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复合玻璃质玻璃板,其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圣戈班玻璃厂,未经法国圣戈班玻璃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2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