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其的负极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03733.4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8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崔希源;金帝映;禹相昱;朴丽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7 | 分类号: | H01M4/587;H01M4/36;H01M4/62;H01M10/0525;C01B32/21;C01B32/0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陈海涛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负极 活性 材料 包含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是通过天然石墨的表面改性而制造的,
其中,在所述天然石墨的粒度分布中,Dmax/Dmin值为1.6至2.1,并且
其中在所述表面上形成有直径为0.5μm至2.0μm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通过对所述天然石墨的所述表面用氢氧化钾(KOH)处理而进行表面改性,以形成所述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形成在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孔的尺寸为0.5μm至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天然石墨为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天然石墨的平均粒径(D50)为5μm至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在所述天然石墨内部形成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形成在所述天然石墨内部的孔包括3体积%至15体积%的尺寸为6nm以下的孔和55体积%至85体积%的尺寸为60nm至200nm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天然石墨涂覆有碳类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碳类化合物为无定形碳。
10.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除去细粉末和粗粉末以使得天然石墨的Dmax/Dmin值为1.6至2.1的分级步骤;以及
用氢氧化钾(KOH)对所述分级出的天然石墨进行处理的表面改性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所述表面改性步骤之后还包括:在加热所述天然石墨之后进行冷却的退火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退火步骤中,在700℃至1000℃下进行热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所述分级步骤之前还包括:用碳类化合物涂覆所述天然石墨的步骤。
14.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
15.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含负极、正极、插置在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质,
其中所述负极是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37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结构和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交叉链路干扰消除的基站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