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单元连接的汇流条、电池组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3826.7 | 申请日: | 202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4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朴地受;姜春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主分类号: | H01M50/507 | 分类号: | H01M50/507;H01M50/516;H01M50/213;G01R19/165;G01R31/50;B23K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彤;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元 连接 汇流 电池组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连接电池单元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由导电材料组成;
引线部分,所述引线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
第一焊接突起,所述第一焊接突起以被焊接到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的方式从所述引线部分突出;以及
第二焊接突起,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以被焊接到电极端子的方式从所述引线部分突出,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突起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焊接突起突出得更低,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以比所述第一焊接突起更靠近所述主体部分的方式设置,
其中,在与所述引线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引线部分的至少一个表面中形成引导槽,
其中,所述引导槽包括:
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被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突起与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之间;以及
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被放置在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与所述主体部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其中,所述第一焊接突起和所述第二焊接突起分别以面对所述电极端子的方式形成。
3.一种用于连接电池单元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由导电材料组成;
引线部分,所述引线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
第一焊接突起,所述第一焊接突起以被焊接到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的方式从所述引线部分突出;以及
第二焊接突起,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以被焊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方式从所述引线部分突出,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突起形成为在与相应的第一焊接突起不同的方向上突出,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以比所述第一焊接突起更靠近所述主体部分的方式设置,
其中,在与所述引线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引线部分的至少一个表面中形成引导槽,
其中,所述引导槽包括:
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被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突起与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之间;以及
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被放置在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与所述主体部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其中,所述引线部分包括:
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面对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极端子;以及
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被设置为从所述第一引线弯曲,
其中,所述第一焊接突起和所述第二焊接突起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多个。
6.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多个电池单元;以及
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用于电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其中,所述汇流条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由导电材料组成;
引线部分,所述引线部分延伸到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中的每一个上;
第一焊接突起,所述第一焊接突起形成在所述引线部分上并且接合到所述电极端子中的每一个;以及
第二焊接突起,所述第二焊接突起形成在所述引线部分上并且以与所述电极端子中的每一个间隔开的方式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以比所述第一焊接突起更靠近所述主体部分的方式设置,
其中,在与所述引线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引线部分的至少一个表面中形成引导槽,
其中,所述引导槽包括:
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被放置在所述第一焊接突起与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之间;以及
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被放置在所述第二焊接突起与所述主体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第一焊接突起和所述第二焊接突起形成为面对所述电极端子,并且
所述第二焊接突起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焊接突起突出得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新能源,未经株式会社LG新能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38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工具、特别是无绳钻或无绳螺丝刀
- 下一篇:超吸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