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以及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6303.8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6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木林达也;斋藤仁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3/00 | 分类号: | F16C13/00;G03G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常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照相 备用 显影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调色剂的熔接和调色剂成膜的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以及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的制造方法。该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10具备轴体12和形成于轴体12的外周的弹性体层14,在弹性体层14的表面具有宽度为3.0~12μm且高度为3.0~12μm的多个大凸部16,并且在大凸部16的侧面具有形成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4.0μm的凹凸的多个小凸部1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设备中使用的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以及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设备中,显影辊具有将打印所需的量的调色剂运送至感光体的作用。为了确保调色剂输送量,对显影辊的表面赋予粗糙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对显影辊的橡胶弹性层的表面进行研磨,从而对橡胶弹性层的表面赋予粗糙度。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紫外线照射等对含有氧化铝颗粒和树脂的表面层进行表面处理,在表面层的表面形成包含氧化铝颗粒和树脂的多个凸部,在该凸部使氧化铝颗粒的一部分露出,由此对显影构件的表面层的表面赋予粗糙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42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013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未对显影辊的表面赋予适当的粗糙度,则与感光体、层形成刮板的接地面积变大,发生由物理性的按压引起的对感光体、层形成刮板的调色剂熔接(调色剂成膜)。作为对显影辊的表面赋予粗糙度的方法,存在将形成粗糙度的颗粒配合于表面层的方法、将成形模具内表面的粗糙度转印于橡胶弹性层的表面的方法、对橡胶弹性层的表面进行研磨的方法等。在将形成粗糙度的颗粒配合于表面层的方法中,存在颗粒的凸部容易被削掉,调色剂容易以此处为起点发生熔接。另外,在任一方法中,调色剂堆积在凸部与凸部之间的凹部中,从而使调色剂容易熔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调色剂的熔接和调色剂成膜的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以及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的主旨在于,该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具备轴体和形成于所述轴体的外周的弹性体层,在所述弹性体层的表面具有宽度为3.0~12μm且高度为3.0~12μm的多个大凸部,并且在所述大凸部的侧面具有形成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4.0μm的凹凸的多个小凸部。
所述大凸部可以是沿周向连续的线状的凸部。所述大凸部可以是截面为三角形状的凸部。所述小凸部可以由形成于所述大凸部的侧面的褶皱构成。进一步地,可以在所述大凸部与所述大凸部之间的槽的底部的表面具有形成Rz为2.0~4.0μm的凹凸的多个小凸部。所述大凸部与所述大凸部之间的距离可以为6.0~9.0μm。所述小凸部与所述小凸部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5.0μm。所述弹性体层的表面积比S/S0可以为5.0~8.0。可以在所述弹性体层的表面包含具有异氰脲酸骨架的化合物。所述弹性体层可以包含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物。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设备用显影辊的制造方法的主旨在于,该制造方法具有:在轴体的外周形成基底层的工序,所述基底层包含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物,且在表面具有宽度为3.0~12μm且高度为3.0~12μm的多个大凸部;以及在所述基底层的表面浸渍氯化异氰脲酸,并使浸渍有所述氯化异氰脲酸的基底层的表面固化,从而在所述大凸部的侧面产生形成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4.0μm的凹凸的多个小凸部的工序。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63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制备粒状聚碳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