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GFR抑制剂的盐、晶型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8124.8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0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凌云;刘希乐;丁照中;陈曙辉;胡利红;赵乐乐;潘威;胡国平;黎健;赵宁;赵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12 | 分类号: | C07D401/12;A61K31/675;A61P35/00;A61K31/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6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gfr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提供一种EGFR抑制剂的盐、其晶型、制备方法及所述盐和晶型在制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所述盐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
本申请主张如下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01月18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CN201910049843.3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以及于2019年07月11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CN201910625009.4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在此将其全部内容以援引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EGFR抑制剂的盐、晶型及其制备方法,还包括所述盐和晶型在制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数约160万,因肺癌导致的死亡患者每年140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左右(第十届肺癌高峰论坛)。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作为一种小分子抑制剂,通过内源性配体竞争结合EGFR,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化,从而阻断EGFR信号通路,最终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是肺癌治疗的主要靶点之一。
Osimertinib(奥希替尼,AZD9291)是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虽然其针对T790M突变导致的耐药具有较高的响应率,但患者也会出现耐药性(Clin Cancer Res;21(17),2015)。2015年《Nature Medicine,21,560-562,2015》首次报道了15例患者AZD9291的耐药分析,其中获得第三种突变,即EGFR C797S突变是导致药物Osimertinib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约占40%。同时各会议中也报道了AZD9291的耐药情况,其中2015WCLC,Oxnard GR报道了67例患者耐药分析,其中C797S占~22%;2017ASCO,Piotrowska也报道了23例,C797S同样约占22%;2017ASCO,周彩存等报道了99例患者耐药机制分析,其中C797S占~22%。因此,针对C797S突变克服AZD9291耐药,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第四代EGFR C797S/T790M抑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2016年《Nature,534,129-132,2016》的文章中,报道了一种能够克服化合物Osimertinib针对C797S耐药的化合物EAI045。EAI045属于一种变构抑制剂,在联合EGFR单抗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后,在针对L858R/T790M/C797S突变的小鼠体内药效模型中显示了较好的肿瘤抑制效果;但该化合物未能进入临床研究。2017年《Nature Communications,8:14768,2017》文章报道,Brigatinib(AP26113)和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联用,能克服C797S这个突变导致的第三代靶向药物Osimertinib的耐药,在PC9(EGFR-C797S/T790M/de119)小鼠药效模型结果显示,Brigatinib和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使用均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药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式(II)化合物:
其中x选自3.0~5.0。
在本申请的一些方案中,所述x选自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或任意值形成的范围。在部分具体的方案中,所述x选自3.2~4.8,优选3.5~4.5,更优选3.8~4.2,进一步优选4.0。
本申请提供式(II)化合物的固体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81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UV吸收剂的方法
- 下一篇:输电线路的差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