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9648.9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粟野宏一郎;望月隆久;植村将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KYB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F16F9/34;F16F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器 | ||
缓冲器(AR)具备:硬质侧阻尼元件(21),其对从压缩侧腔室(Lb)流向伸长侧腔室(La)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力;电磁阀(VR),其可以对绕过硬质侧阻尼元件(21)以连通压缩侧腔室(Lb)和伸长侧腔室(La)的压缩侧旁路通道(3a)的开口面积进行变更;以及软质侧阻尼元件(50),其与电磁阀(VR)串联地设置在压缩侧旁路通道(3a)上;其中,硬质侧阻尼元件(21)构成为具有节流孔(21b)以及与节流孔(21b)并列设置的叶片阀(21a),软质侧阻尼元件(50)构成为具有开口面积比节流孔(21b)大的节流孔(50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在缓冲器中,气缸内容纳有液压油等液体,当活塞在气缸内移动时,通过阻尼元件对液体流动施加阻力,并发挥由该阻力所引起的阻尼力。
该阻尼元件构成为,例如具有节流孔和与该节流孔并列设置的叶片阀。而且,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范围,并且阻尼元件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的差压小于叶片阀的开阀压力的情况下,液体仅仅流经节流孔。另一方面,在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范围,并且上述差压大于等于叶片阀的开阀压力的情况下,液体流经叶片阀。
因此,相对于上述缓冲器的活塞速度的阻尼力的特性(以下称为“阻尼力特性”)以开启叶片阀为界,从与节流孔特有的活塞速度的平方成比例的节流孔特性,向与叶片阀特有的活塞速度成比例的阀门特性变化。
此外,在缓冲器中,以调节所产生的阻尼力为目的,设有绕过阻尼元件的旁路通道、和调节该旁路通道的开口面积大小的针阀,或者设有对构成阻尼元件的叶片阀的背压进行控制的先导阀(例如,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0-7758A
专利文献2:JP2014-156885A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JP2010-7758A中记载的具备针阀的缓冲器中,当驱动针阀以增大旁路通道的开口面积时,流经阻尼元件的液体的流量变少,并且所产生的阻尼力变小(图7中的软质模式)。相反,当减小旁路通道的开口面积时,流经阻尼元件的液体的流量增加,并且所产生的阻尼力变大(图7中的硬质模式)。
通过这种针阀来进行阻尼力的调节主要用于调节活塞速度处于低速范围时的阻尼力的大小。而且,当利用上述针阀调节旁路通道的开口面积时,多多少少也可以调节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范围时的阻尼力的大小,但是难以增大其调节幅度。
另一方面,在JP2014-156885A中记载的具备先导阀的缓冲器中,当降低先导阀的开阀压力并减小叶片阀的背压时,叶片阀的开阀压力降低,并且所产生的阻尼力变小(图8中的软质模式)。相反,当提高先导阀的开阀压力并增大叶片阀的背压时,叶片阀的开阀压力变大,并且所产生的阻尼力变大(图8中的硬质模式)。
这样,在控制叶片阀的背压并变更其开阀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增大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范围时的阻尼力的调节幅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表示中高速范围的阻尼力特性的特性曲线在不改变其斜率的情况下上下移动,因此,特别是在硬质模式下,从低速范围转换到中高速范围时,特性曲线的斜率急剧发生变化。因此,在将缓冲器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使乘员感到不适并导致乘坐舒适性的恶化。
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其能够在增大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范围时的阻尼力的调节幅度的同时,能够提高搭载于车辆时的乘坐舒适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YB株式会社,未经KYB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96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