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体的标记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1637.4 | 申请日: | 2020-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6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拉尔斯·蒙特柳斯;乌尔夫·霍坎松;洛伦索·帕斯特拉纳卡斯特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INL-国际伊比利亚纳米技术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9/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金强;王新华 |
地址: | 葡萄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体 标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物体进行标记的(101)方法。该方法包括:测量关于该物体(101)的物理特性;根据关于该物体(101)的物理特性来确定物体参考唯一标识(105);使用具有物体参考唯一标识(105)作为输入数据的加密算法(107)来生成密码(108);用该密码(108)来对该物体(101)进行标记;以及在分类账(111)中注册该密码(108)和用于解密该密码(108)的密钥(1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物体进行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对物体进行高效认证。通过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实现沿例如供应链对物体的高效和安全跟踪。
背景技术
在比如食品、饮料、药品、珠宝、名牌服装、艺术品或其他物品和商品等货品的全球运输和配送的背景下,对产品进行标记以进行识别并提供关于产品的信息通常很重要。进行标记允许沿供应链跟踪产品。进行标记可以通过为产品提供唯一的标识标签(比如序列号、条形码或类似物)以及可能产品的描述来进行。标识标签可以作为附接到产品、被雕刻或以其他方式集成到产品中的标签来提供。然而,如果可以复制这样的标签,则很难确保供应链后期提供的是真实产品。此外,当仅对其中封装产品的容装器或外壳进行标记时,很难确保容装器中存在正确的产品。例如,如果产品和/或外壳可以很容易被第三方更换或复制,则可能存在伪造问题。在当今漫长的全球供应链和准时交付系统中,能够访问关于产品本身以及容纳产品的外壳的唯一性、真实性、状态和历史的信息对于链上的多方都很重要。在这方面,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能关注于或有权获得不同级别的信息。使用简单的静态标签(比如条形码),在任何给定时间都只能获得条形码中封装的信息。对于在供应链中存在时间性的商品,例如对于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质的食品,除非将其从外壳中取出并进行检查,否则也很难验证所封装物体的与其在供应链中度过的时间相关的状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标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以上讨论的问题。具体地,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唯一地标识物体的标签来对物体或其容装器进行标记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产生的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物体进行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借助于被配置为测量关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的身份信标来测量关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根据关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来确定物体参考唯一标识;使用具有物体参考唯一标识作为输入数据的加密算法来生成密码;用该密码来对该物体进行标记;以及在分类账中注册该密码和用于解密该密码的密钥。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物体”应理解为物理实体、材料和/或物质,即有形物体,其可以是(但不限于)比如酒、香水、物理物品、医疗物质或生物样品等货品。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密码”应理解为基于对物体的测得物理特性的加密或代码化的标识注释。密码可以是条形码、QCR码、RF标签、光学代码、化学颜色标签、磁性标签、图案、表面改性、材料中的实施方案等。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加密算法”应理解为一种用于对与关于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的、包含在物体参考唯一标识中的信息进行单向或双向加扰(散列、代码化、加密)的方法。所使用的算法可以是预定的或动态的。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标记”应理解为在容装器或物体之中或其上的任何形式的标示、标志、雕刻、全息图、颜色或磁性标志、密码锚或贴纸。标记行为在此用于描述将标签附接到容装器或物体或者将标签并入容装器或物体中的行为。标签可以是物理物体。对物体进行标记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对物体进行标示的行为。对物体进行标记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对物体进行标志的行为。标记行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众所周知的,并且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容装器”应理解为旨在容纳物体的包壳、包装物、容器、器皿、外壳或容装器,其可以是但不限于烧瓶、广口瓶、桶、壶、杯子、碗、麻袋、瓶子或盒子。容装器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封装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NL-国际伊比利亚纳米技术实验室,未经INL-国际伊比利亚纳米技术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1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