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材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12079.3 | 申请日: | 202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英翔;中西多公岁;川村基;名塚正范;小野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泰已科 |
主分类号: | C08L83/00 | 分类号: | C08L83/00;C09K3/00;F16F7/00;C08K3/013;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毅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 ||
提供具有粘合性和遮光性的冲击吸收材。一种冲击吸收材(1),其在具有粘合性和应力缓和性的硅酮组合物(2)中含有绝缘无机黑色颜料(3),且厚度为4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冲击吸收材(1)对玻璃板的粘合力为2N/20mm以上。冲击吸收材(1)对波长为300nm以上且85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为0.1%以下。冲击吸收材(1)的依据JIS K 2207的25℃下的针入度为50以上且110以下。冲击吸收材(1)的冲击吸收率为2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冲击吸收材,更详细而言,涉及对具有粘合性的硅酮组合物赋予遮光性的冲击吸收材。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层叠体的冲击吸收膜。在该层叠体中,第一伸缩性膜与发泡体层叠。第一伸缩性膜的拉伸强度10%模量为0.15~0.5N/10mm,并且具有当拉伸力消失时恢复至原始长度的伸缩性。发泡体是厚度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的发泡体,将仅由该发泡体形成的片材重叠多个而形成1cm的厚度,压缩至50%的厚度时测定的上述片材的回弹应力为0.02MPa以上且3.0MPa以下。
这样的冲击吸收膜特别是可用于保护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显示面板、电子电路、电池等。即,上述那样的冲击吸收膜作为吸收冲击的材料来使用,使得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等产品受到由落下等导致的冲击时,其显示面板不会损坏。
对于专利文献1的冲击吸收膜而言,难以对冲击吸收膜本身赋予遮光性,需要经由粘合层将遮光膜贴附于冲击吸收膜。即,上述冲击吸收膜具有发泡体,因此由于其表面空孔而产生表面散射,所以难以对发泡体本身赋予遮光性,需要将遮光膜另行贴附于冲击吸收膜。
另外,在将专利文献1的冲击吸收膜贴附于显示面板等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将冲击吸收膜与显示面板等粘接的粘合层。并且,在需要上述遮光膜的情况下,还需要用于将遮光膜与冲击吸收膜粘接的粘合层。因此,贴附有遮光膜和冲击吸收膜的显示面板等作为层叠体而变得刚直,容易妨碍显示面板等表现出原本所要求的能够自由地弯曲拉伸等功能。
作为冲击吸收材料,大多使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酮的泡沫或橡胶状的材料,但在经常需要反复使用时的性能稳定性的显示器用途的情况下,硅酮是有利的。另外,由于冲击吸收材料与保护对象接触而发挥效果,所以需要具有粘合性,以使得在反复受到冲击时冲击吸收材与保护对象不会发生剥离。此外,在部件昂贵的显示器中要求再加工性,因此冲击吸收材料的粘合性的控制是重要的。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有遮光性的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的粘接片。该粘接片以电极的遮光和保护为目的。但是,该粘接片以半固化(A阶)片的状态压接于保护对象,通过热使其固化从而得到粘接性,因此生产工序变得复杂。另外,为了保持该半固化状态的片材,需要低温保存,生产上管理较为困难。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作为加成固化型的硅酮组合物的可片材化的材料。该材料可以通过添加材来赋予遮光性、导热性、振动吸收性,但没有关于材料的粘合力的记述。
专利文献4和5中记载了具有粘接性的硅酮组合物。该硅酮组合物在与保护对象接触后经由热而粘接。专利文献4中没有关于遮光性的记载。这样的硅酮组合物在再加工时损坏显示器的可能性高,因此不是有用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03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0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44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1736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2-240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粘合性和遮光性的冲击吸收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泰已科,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泰已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2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