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12866.8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和宏;土方康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B60K5/12;B60H1/32;F16F15/04;F16F15/08;F04C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张丽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实施防振来抑制在振动发生源(10)产生的振动向被振动传递部(20)传递的情况的防振装置,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30a、30b、30c、30d),在被振动传递部设有隔着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支承振动发生源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40a、40b、40c、40d),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配置于振动发生源与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之间,通过弹性变形抑制来自振动发生源的振动从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向被振动传递部传递的情况,振动发生源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被设定为,当振动发生源振动时,使在振动发生源产生的多个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与一个规定频率一致。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发明以2019年2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9-21775号和2019年4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9-70842号为基础,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编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以下的技术,即,在车辆用防振装置中,通过配置在发动机与车身之间的发动机座来抑制由发动机的转矩产生的振动向车身传递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由发动机转矩发生的车辆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振动、上下方向的振动成为问题。于是,要降低发动机座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刚性和上下方向的刚性而进行防振。
而且,要抑制车辆宽度方向的振动与上下方向的振动的耦合,对于车辆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以外的其它的方向,要提高发动机座的刚性,抑制车辆行驶时发动机的摆动,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45091号公报
本发明的发明人参考上述专利文献1,对于在使用由橡胶材料等构成的弹性部件作为发动机座的情况下,弹性部件的耐久性与发动机(即,振动发生源)的共振频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为了提高振动发生源的防振,有时需要降低振动发生源的共振频率。
例如,在振动发生源具有图58中的图形Ga的振动特性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比振动发生源的共振频率f2高的频率f1的振动的大小,需要如下做。
即,有时需要使振动发生源的振动特性如图形Gb那样降低共振频率,使振动发生源的共振频率成为比频率f2低的频率f3。
图形Gb表示为了降低频率f1的振动的大小而降低共振频率成为共振频率fb的情况下的振动特性。
但是,如果振动发生源的共振频率过度降低,则弹性部件的刚性也大幅降低。在此情况下,当振动发生源以共振频率振动时,伴随振动发生源的振动,弹性部件的位移变大,因此有时弹性部件的耐久性会下降。因此,不能兼备振动发生源的防振性和弹性部件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观点,提供一种一边抑制弹性部件的刚性下降一边确保振动发生源的防振性的防振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实施防振来抑制在振动发生源产生的振动向被振动传递部传递的情况的防振装置,
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
在被振动传递部设有隔着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支承振动发生源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
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配置于振动发生源与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之间,通过弹性变形抑制来自振动发生源的振动从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向被振动传递部传递的情况,
振动发生源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被设定为,当振动发生源振动时,使在振动发生源产生的多个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与一个规定频率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2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