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3524.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2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儿玉年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3/12 | 分类号: | H05K3/12;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牛蔚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图案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制造即使在100℃以下的低温下导电性仍优异的微细的导电图案的方法。提供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1)在基材上形成包含导电性粒子(a)、树脂(b)、两性离子化合物(c1)及/或季铵盐化合物(c2)的图案的工序;和(2)使25℃时的pH为1.2~3.5的酸性水溶液与所形成的图案接触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广泛使用了触控面板作为输入手段。触控面板由液晶面板、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显示部和对输入到特定位置的信息进行检测的触控传感器等构成。触控面板的方式根据输入位置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电阻膜式、静电电容式、光学式、电磁感应式、超声波式等。其中,由于光学上明亮、设计性优异、结构简易和功能性优异等理由,广泛使用静电电容式的触控面板。
静电电容式的触控传感器具有隔着绝缘层而与第一电极正交的第二电极,将向触控面板面的电极施加电压、通过对手指等导电体触摸时的静电电容变化进行检测而得的接触位置作为信号输出。作为静电电容式的触控传感器中使用的布线电极,从不易看到布线电极的观点考虑,一般使用氧化铟锡等透明布线电极,但近年来,由于高灵敏度化、画面的大型化,使用了金属材料的不透明布线电极正在推广。另外,为了提高触控传感器的高精细化、薄膜化、可视性,要求将不透明布线电极直接形成于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的显示部。因此,除了形成微细图案之外,还需要在低温下形成导电图案。因此,作为形成在低温固化条件下显示导电性的微细的导电图案的技术,提出了含有导电性填料、两性离子化合物及热固性化合物的导电糊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使导电图案层的电阻降低的技术,提出了对导电图案层进行使之与室温下的强酸水溶液接触的强酸处理工序、使之与温度高于室温的弱酸水溶液接触的弱酸处理工序,形成导电图案层中的金属粒子的至少一部分融合而成的连接来使导电图案层的表面电阻率下降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208445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1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利用专利文献1~2的技术,虽然可以于较以往低的低温显示出导电性,但近年来,要求更低温下的导电性,在10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仍存在导电性不充分的课题。
鉴于前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造即使在100℃以下的低温下导电性仍优异的微细的导电图案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
(1)在基材上形成包含导电性粒子(a)、树脂(b)、以及两性离子化合物(c1)及/或季铵盐化合物(c2)的图案的工序;和
(2)使25℃时的pH为1.2~3.5的酸性水溶液与所形成的图案接触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形成即使在100℃以下的低温下导电性也仍优异的微细导电图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用于导电性评价的光掩模的透光图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1)在基材上形成包含导电性粒子(a)、树脂(b)、以及两性离子化合物(c1)及/或季铵盐化合物(c2)的图案的工序(以下,有时记载为工序(1));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3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