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连杆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16526.2 | 申请日: | 2020-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4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晙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豊元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D3/18 | 分类号: | E05D3/18;E05D5/00;E05F1/12;E05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李盛泉;孙昌浩 |
地址: | 韩国庆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铰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连杆铰链,尤其涉及一种不仅可以轻易地开启和关闭门,还可以在减小门与主体之间的间隙(gap)的同时,可以充分地确保门的最大开启角度,而且可以在开启门时提供便利功能的多连杆铰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轻易地对如家电产品以及家具等用具的门进行开闭的多连杆铰链。
背景技术
通常,在配备门的如家电产品以及家具等用具中,配备有可以通过与主体的铰链连接而对主体进行开闭的门,从而可以通过门的转动对主体进行开闭。
最近,作为如多士炉(toaster)或贵金属保管盒等用具,出现了很多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
尤其是,在如上所述的用具中,在门被关闭的状态下门与主体之间的间隙(gap)越小,就越是可以将从外部向用具内部的异物流入最小化,而且在设计方面也具有可以提升产品完成度的优点。
但是,一般的门是通过旋转的方式打开,而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因为旋转时门的棱角会向主体一侧靠近并与主体发生干涉,因此在减小门与主体之间的间隙(gap)时会发生无法充分确保门的最大打开角度的问题。
所以,急需一种可以在减小门与主体之间的间隙(gap)的同时确保流畅的开闭动作的铰链。
与此同时,还需要一种可以在对门进行开闭时提供各种便利功能的同时,尤其是在门被关闭时维持关闭状态而在门被打开时维持最大打开状态的铰链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在减小门与主体之间的间隙(gap)的同时充分确保门的最大打开角度的多连杆铰链。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对门进行开闭时提供便利功能的多连杆铰链。
与此同时,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将在下述内容中进行说明,这不仅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事项及其实施例中的公开内容,还包括可以由此轻易地推导出的范围内的手段以及组合。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多连杆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与配备有门的器具的主体以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结合;臂连杆,安装在所述门上;外连杆,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凸轮,另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臂连杆;内连杆,安装在所述外连杆的下部一侧,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主体,另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臂连杆;连接连杆,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凸轮,另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内连杆,用于传递使内连杆向与所述凸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力;以及,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凸轮的下部侧,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主体,另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凸轮而提供向所述凸轮侧推动的力,从而根据所述门的开启动作而使凸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根据所述门的关闭动作而使凸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驱动部,使沿所述主体的内外部滑动的托盘与所述门的动作相互连动。
其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的外周面形成凸轮廓线,在结合到所述外连杆的部分至结合到所述弹性部件的部分之间的托盘驱动用凸轮轮廓上包括有凹入部以及凸出部。
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驱动部,包括:连接器,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所述主体,另一侧结合到所述托盘;凸轮连杆,一侧结合到所述连接器,另一侧以沿着所述托盘驱动用凸轮轮廓能够进行滑动运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托盘驱动用凸轮轮廓;以及,托盘弹簧,一侧结合到所述连接器,另一侧结合到所述主体而提供向凸轮一侧拉动所述连接器的力。
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主弹簧;弹簧导向器,供所述主弹簧插入;以及弹簧罩,结合到所述弹簧导向器。
此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侧还配备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使所述凸轮随着所述门的关闭动作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所述托盘驱动用凸轮轮廓的凸出部接触来防止所述门快速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豊元工业株式会社,未经豊元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6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