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被配置用于线缆连接到中板的I/O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19763.4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7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约尔丹·威尼;阿尔卡季·Y·泽雷比洛夫;迈克尔·斯科莱诺;杰里米·肖比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唐京桥;姜婷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置 用于 线缆 接到 中板 连接器 | ||
一种I/O连接器组件,其被配置为对通过I/O连接器的至少一些信号进行到印刷电路板的内部的线缆连接。I/O连接器组件可以通过将笼安装到印刷电路板来组装。包括从连接器后部延伸的线缆的插座连接器可以通过笼的顶部或后部中的开口来插入。插座连接器可以通过笼上的至少一个保留构件定位在笼中。与插座连接器配合的插头还可以通过笼上的保留构件定位。将插头和插座都相对于笼定位减少组件的公差堆积,并使连接器能够设计成具有更短的擦拭长度,从而实现更高频率的操作。
相关申请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于2019年6月12日提交的、题为“I/O CONNECTORCONFIGURED FOR CABLED CONNECTION TO THE MIDBOARD”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860,753的优先权,其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于2019年1月25日提交的、题为“I/O CONNECTORCONFIGURED FOR CABLED CONNECTION TO THE MIDBOARD”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796,837的优先权,其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本专利申请一般地涉及用于互连电子组件的互连系统,例如包括电连接器的互连系统。
电连接器用于许多电子系统中。一般地,将系统作为单独的电子组件(例如印刷电路板(PCB))制造更容易,也更具成本效益,印刷电路板(PCB)可以与电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用于连接多个印刷电路板的已知布置是将一个印刷电路板用作背板。其他称为“子板”或“子卡”的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背板连接。
背板是在其上可以安装许多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背板中的导电迹线可以电连接到连接器中的信号导体,从而可以在连接器之间路由信号。子卡上还可以安装连接器。安装在子卡上的连接器可以插入到安装在背板上的连接器中。以此方式,信号可以通过背板在子卡之中路由。子卡可以以直角插入到背板中。因此,用于这些应用的连接器可以包括直角弯头,并且通常称为“直角连接器”。
连接器还可以用在用于互连印刷电路板的其他配置中。有时,一个或多个较小的印刷电路板可以连接到另一个较大的印刷电路板。在这样的配置中,较大的印刷电路板可以称为“母板”,并且连接到它的印刷电路板可以称为子板。此外,相同尺寸或相似尺寸的板有时可能会平行对齐。这些应用中使用的连接器通常称为“堆叠连接器”或“夹层连接器”。
连接器还可以被用来使信号能够路由到电子设备或从电子设备路由。称为“输入/输出(I/O)连接器”的连接器可以通常在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处安装到印刷电路板。该连接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线缆组件的一端容纳插头,使得线缆通过I/O连接器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线缆组件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另一个电子设备。
线缆也已用于在同一电子设备内进行连接。线缆可以被用来将信号从I/O连接器路由到远离安装I/O连接器的边缘的、位于印刷电路板内部的处理器组件。在其他配置中,线缆的两端可以连接到相同的印刷电路板。线缆可以被用来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的部件之间传送信号,该部件靠近线缆的每一端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位置。
线缆提供具有高信号完整性的信号路径,特别是对于高频信号,例如使用NRZ协议的40Gbps以上的信号。线缆通常在其末端端接有与电子设备上的相应连接器配合的电连接器,从而使得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快速互连。每根线缆都包含一个或多个嵌入电介质中并由导电层包裹的信号导体。通常由塑料制成的保护套可以围绕这些部件。此外,线缆的护套或其他部分可以包括用于机械支撑的纤维或其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9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