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束结构、光连接器、光纤连接结构、以及光纤束结构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20929.4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4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川崎浩平;杉崎隆一;塚本昌义;高桥正典;高坂繁弘;前田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04 | 分类号: | G02B6/04;G02B6/36;G02B6/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结构 连接器 连接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损耗小的光纤束结构。光纤束结构具备:多根光纤芯线;交叉消除构件,其供多根光纤芯线沿着长度方向贯穿;以及夹握构件,其对交叉消除构件赋予夹握力,多根光纤芯线从前端起依次具有细径部、锥状部、粗径部、以及树脂包覆部,在交叉消除构件形成有狭缝,该狭缝在该交叉消除构件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以如下点为中心而具有宽度并从该交叉消除构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侧的中途,该点是将外接于多根光纤芯线的多边形的各边按照与该边相接的光纤芯线的数量进行等分而得到的,位于各边的该狭缝的宽度为在后端侧的狭缝的终端部外接于多根光纤芯线的多边形的一边的长度与在前端侧外接于多根光纤芯线的多边形的一边的长度之间的差量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束结构、光连接器、光纤连接结构、以及光纤束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有多个纤芯部的光纤即多芯光纤。并且,为了将多芯光纤与单芯光纤连接,而提出了一种将单芯光纤的纤芯排列在与多芯光纤的纤芯对应的位置的光纤束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纤束结构,该光纤束结构具备:多根光纤芯线,它们从前端起依次具有细径部、趋向后端而直径变大的锥状部、粗径部及包覆有树脂的树脂包覆部;以及毛细管,其对这些光纤芯线进行收容。在该光纤束结构中,光纤芯线的细径部以及树脂包覆部抵接于毛细管的内表面,由此光纤芯线被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17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光纤束结构中,光纤芯线未在光纤芯线的锥状部以及粗径部处定位。其结果是,在该光纤束结构中,尽管光纤芯线在光纤芯线的细径部以及树脂包覆部处定位,光纤芯线有时也会在锥状部以及粗径部处交叉。在光纤芯线交叉时会产生弯曲损耗,因此不是优选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损耗小的光纤束结构、光连接器、光纤连接结构、以及光纤束结构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光纤束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束结构具备:多根光纤芯线;交叉消除构件,其供所述多根光纤芯线沿着长度方向贯穿;以及夹握构件,其对所述交叉消除构件赋予夹握力,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从前端起依次具有玻璃纤维部和对玻璃纤维包覆有树脂的树脂包覆部,所述玻璃纤维部从前端起依次具有细径部、锥状部、以及粗径部,在所述交叉消除构件形成有狭缝,所述狭缝在所述交叉消除构件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以如下点为中心而具有宽度并从所述交叉消除构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侧的中途,该点是将外接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多边形的各边按照与该边相接的所述光纤芯线的数量进行等分而得到的,位于所述各边的该狭缝的所述宽度为在后端侧的狭缝的终端部外接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多边形的一边的长度与在前端侧外接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多边形的一边的长度之间的差量以上。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光纤束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束结构具备:多根光纤芯线;交叉消除构件,其供所述多根光纤芯线沿着长度方向贯穿;以及夹握构件,其对所述交叉消除构件赋予夹握力,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从前端起依次具有玻璃纤维部和对玻璃纤维包覆有树脂的树脂包覆部,所述玻璃纤维部从前端起依次具有细径部、锥状部、以及粗径部,在所述交叉消除构件形成有狭缝,所述狭缝在所述交叉消除构件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以如下点为中心而具有宽度并从所述交叉消除构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侧的中途,该点是将外接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大致多边形的各边按照与该边相接的所述光纤芯线的数量进行等分而得到的,所述狭缝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外接的大致多边形的各顶点部具有曲线形状,且位于所述各边的该狭缝的所述宽度的合计为在后端侧的狭缝的终端部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以最短的方式包围的外周的长度与在前端侧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以最短的方式包围的外周的长度之间的差量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09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