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层玻璃及车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1517.2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4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和彦;野原敦;伊井大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60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妮楠;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层玻璃 车辆 系统 | ||
本发明是从一面入射的波长900~130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A为15%以下的夹层玻璃。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各种车辆中导入红外光监测系统,也可通过红外光适当进行监测的夹层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层玻璃以及具有夹层玻璃的车辆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窗玻璃广泛使用了使中间膜介于2块玻璃板之间进行一体化而成的夹层玻璃。中间膜往往由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混配了增塑剂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形成。夹层玻璃即使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玻璃的碎片飞散也少,安全性提高了。
以往,为了防止通过太阳光等外光而汽车内部变为过度高温,汽车所使用的夹层玻璃要求使隔热性提高。因此,已知在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混配了隔热效果高的有机色素、金属氧化物粒子等,或设置了红外线反射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进一步,也已知设置由红外线反射层、和红外线吸收层构成的功能性塑料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一方面,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近年来进展,现在,所谓LEVEL3(带条件的驾驶自动化)下的实用化进展。LEVEL3的自动驾驶系统在运行中,如果紧急情况下等有来自系统的请求,则也需要驾驶者进行操作。因此,监测驾驶员在能够操作的状态下乘车是重要的。
作为监测系统,提出了通过将红外线照射到司机的面部,用红外线照相机拍摄反射光,从而进行司机的面部识别的技术。红外线使用不能被人眼识别,并且易于被人的肌肤反射的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由此,可以判断司机的落座的有无、视线的方向、是否瞌睡驾驶、此外是否具有其前兆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5/115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4/2001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0/0982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红外光也包含于太阳光等从车外侵入的外光。因此,在应用了监测系统的情况下,如果来自车外的红外光照射到司机的面部则成为噪声,此外,根据情况而产生由光量过剩引起的光晕,成为面部识别的障碍。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光晕,是指由于光线过强,因此超出照相机的检测灵敏度,观察图像变得不鲜明。
如专利文献1~3所示那样,如果在中间膜中混配有机色素、金属氧化物粒子,或设置红外线反射层、红外线吸收层,则红外光被中间膜吸收或反射,防止从车外照射到司机的面部。
然而,在面部识别系统中使用的红外线光源(例如,LED)的波长,从人的皮肤的红外线反射波长考虑,期望使用900~1300nm的近红外线。这样的波长的光不能被以往的以隔热作为目的的有机色素、金属氧化物粒子等充分地反射、屏蔽,可能不能充分防止监视系统中的噪声、光晕。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即使在汽车等各种车辆中导入红外光监测系统,也可通过红外光适当进行监测的夹层玻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从一面入射的、红外的规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平均透射率为一定值以下,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以下的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1]~[17]。
[1]一种夹层玻璃,从一面入射的波长900~130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A为15%以下。
[2]一种夹层玻璃,从一面入射的波长900~100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1为15%以下。
[3]一种夹层玻璃,从一面入射的波长1000~110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2为1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1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膜及夹层玻璃
- 下一篇:用于磁共振环境的神经监测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