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2665.6 | 申请日: | 2020-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大圃研;鎌仓大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钟化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朝鲁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用处 器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保持处置器具的突出状态,并且能够使处置器具的突出量恒定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1)中,操作部具有:操作部主体(50),固定于筒状部件;和滑块(60),固定于线状物,且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50)沿长轴方向滑动,操作部具备通过操作部主体(50)与滑块(60)的相对移动而操作部主体(50)与滑块(60)接触的部位亦即第一次停止部位以及比第一次停止部位靠远位侧的第一次停止解除部位,在滑块(60)位于第一次停止部位时、以及滑块(60)位于第一次停止解除部位时,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远位端部构成为配置于第一位置,上述第一位置位于比筒状部件的远位端靠远位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内窥镜的手术、处置中,经由内窥镜被导入到生物体内的处置器具。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具备被供给高频电流,用于组织的切开等的导电性前端刀片。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的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内窥镜的粘膜切除手术(EMR)等使用内窥镜的处置中,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是用于使用高频来切除病变部的刀等处置器具。在ESD、EMR等使用内窥镜的处置中,使内窥镜用的处置器具的突出的量恒定,将病变部逐渐剥离或切除。
在ESD等使病变部逐渐剥离的手术中,根据病变部的状态等,有时手术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在手术中,需要使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处置器具的突出的量始终恒定。以往,为了使处置器具的突出量恒定,手术者需要持续对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操作部施加力,存在由于手术者的操作失误、疲劳而导致在手术中处置器具的突出量变动、成为处置器具不突出的状态的情况。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内窥镜用前方突出型处置器具,其构成为前端处置部件通过在操作部对插通于挠性护套内的挠性的操作线沿轴线方向进行进退操作从而从挠性护套的前端向前方突出而进退,设置有朝向从挠性护套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并且在操作部设置有操作部件锁定单元,该操作部件锁定单元在前端处置部件克服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被向挠性护套的前端侧拉近的状态下,将滑动操作部相对于操作部主体自由卡止及卡止解除。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夹具处置器具,其具有护套、配置于护套的内部的操作线、与护套连结且供操作线配置于其内部的手柄主体、安装于手柄主体的外周上且使操作线沿轴向移动的滑块、以及在操作线从护套的前端突出恒定长度的状态下将操作线暂时固定的线位置固定机构,并使滑块沿轴向移动而使护套内的操作线沿护套的延伸方向移动。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医疗用器具,其将操作线可进退地插通于护套的内部,处置部设置于操作线的前端部,并在操作线向护套的远位侧前进时成为动作状态,在操作线向护套的近位侧后退时成为非动作状态,操作主体部设置于护套的近位侧,通过使操作线的前端部进退移动而将处置部转换为非动作状态或动作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5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22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85859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3那样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其他物体与处置器具的前端部接触时处置器具会向筒状部件内后退的问题、用于使处置器具的突出量恒定的操作比较麻烦的问题、由于操作部的结构复杂导致制造时的不良率大,成本高的问题,认为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保持处置器具的突出状态,并且能够使处置器具的突出量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钟化,未经株式会社钟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2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