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和使用其的反射型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4211.2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1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昌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F1/1335;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钟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显示装置 用光 扩散 层叠 使用 | ||
提供一种能够在视觉识别侧正面方向上提高各种外光入射角的反射光强度、使视觉识别性良好的、显示品质优异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其为扩散性根据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上述光扩散膜层叠体至少具备直线透射率根据上述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和设于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一面侧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内部具有基质区域和由多个柱状结构体构成的柱状区域,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散射中心轴角度相对于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法线方向小于6°,上述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15%以上85%以下,上述各向同性光扩散层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35%以下,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用光扩散膜层叠体的最大直线透射率为1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反射外光而显示图像的显示方式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用的光扩散膜层叠体和使用其的反射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中,以减轻反射外光的反射层的金属光泽感等为目的,一般会在显示画面上设置各向同性光扩散层。还有进一步使用各向异性光扩散层以使来自反射外光的反射层的反射光在限定的方向上优先扩散(聚光)从而获得充分的亮度的装置(专利文献1)。
此外,专利文献2和3分别公开了下述发明:使用特定的各向异性扩散层与各向同性扩散层层叠而成的光学膜,抑制观察者(视觉识别者)由于其观察位置、观察角度所导致的视觉识别性的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25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8/0516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8/0517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很多反射型显示装置中,在其使用环境下,外光与显示装置的位置关系经常有变化,外光向显示装置的入射角不是一定的。具体地,除了在移动的车内等对显示装置进行视觉识别的情况、对设置在室外的显示装置进行长时间视觉识别的情况以外,还可以列举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装置纵横旋转进行利用的装置的情况。另一方面,对该显示装置进行视觉识别的角度一般是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
首先考虑设置各向同性光扩散层的情况。外光的入射角大的时候(光从斜向入射时),为了增加作为视觉识别方向的正面方向的反射光强度,有必要扩大其扩散范围(例如可列举如果是使用微粒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则多加微粒的方法)。另一方面,外光的入射角小的时候(从接近正面方向的角度入射时),如果扩散范围宽,则正面方向的反射光强度会减小,因此有必要减小扩散范围(例如可列举如果是使用微粒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则少加微粒的方法)。这样的各向同性光扩散层呈现出最适散射特性根据外光入射角的不同而不同的权衡(trade off)关系。
接下来,考虑设置专利文献1中那样的各向异性光扩散层的情况。首先,在为柱结构时,由于具有使光在该柱的延伸方向上聚光的特性,因此,如果考虑向作为视觉识别方向的正面方向聚光,则优选柱以接近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延伸。从这一情况出发,考虑柱的延伸方向接近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情况,外光的入射角相对于柱的延伸方向(在各向异性光扩散层主平面中,柱从一个表面向另一表面取向的方向)小的时候(从接近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入射时),由于上述聚光作用,柱延伸方向上的反射光强度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外光的入射角相对于柱的延伸方向大的时候(从远离层平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入射时)散射特性弱的特征,因此无法充分发挥正面方向的聚光作用,反射光强度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未经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4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流道叶片泵
- 下一篇:聚酰胺酸组合物、聚酰亚胺组合物及聚酰亚胺成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