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吹塑成型机的吹塑成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5164.3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1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金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温莱纳股份有限两合公司阿尔普拉工厂 |
主分类号: | B29C49/48 | 分类号: | B29C49/48;B29C49/06;B29K67/00;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丁永凡;刘刚 |
地址: | 奥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塑成 模具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吹塑成型机的吹塑成型模具,用于在挤出吹塑或拉伸吹塑过程中生产塑料容器。所述吹塑成型模具包括两个吹塑成型半模,所述吹塑成型半模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成型模体和容纳所述成型模体的底板,所述成型模体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模穴。在所述吹塑成型半模的所述成型模体与所述底板以及可能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布置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吹塑成型机的吹塑成型模具,用于在挤出吹塑或拉伸吹塑过程中生产塑料容器。
背景技术
过去常见的由镀锡铁皮或有色金属板、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容器正日益被由塑料制成的容器所替代。特别在包装液体物质如饮料、家用产品、护理产品、化妆品等方面,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塑料容器。重量轻、成本低自然在这种替代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可回收的塑料材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总体上更有利的总能量平衡,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塑料容器,特别是塑料瓶的接受度。
例如由聚烯烃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塑料容器通常用挤出吹塑成型方法,特别地软管吹塑成型方法生产而成。在此,通常利用挤出头连续挤出塑料软管,该塑料软管可被设计为单层或多层。将塑料软管分段引入吹塑成型模具的模腔中,通过用超压引入的吹塑介质使其成为所需的形状,冷却并脱模。吹塑成型模具通常由两个吹塑成型半模组成,在吹塑成型半模中各自形成模腔的一半。周期性地打开,闭合和重新打开吹塑成型半模,以便将软管段引入模腔中,并在充气后使成品容器重新脱模。
另一种非常常用的塑料容器生产方法是拉伸吹塑。在该方法中,将所谓的预制件插入吹塑成型模具的模腔中,该预制件通常具有细长的管状形状,在它的一个纵向端部处具有底部并且在另一个纵向端部处具有带成型螺纹段或类似部分的颈部区域,并且通过用超压引入的吹塑介质使其成为所需的形状。在此,还额外地利用插入颈部开口的拉伸芯轴在轴向上拉伸预制件。在拉伸/吹塑过程结束后,对成品塑料容器进行冷却并使其从吹塑模具中脱模。
通常在拉伸吹塑过程前在单独的注塑成型方法中生产单层或多层预制件。还有人提出过,在塑料压缩成型方法中或通过挤出吹塑过程生产预制件。在拉伸吹塑过程中,用于生产塑料容器的原材料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类似的材料,例如聚乙烯呋喃酸酯(PEF)或聚烯烃,例如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PET已久经考验并且其特性众所周知。在所谓的一步式拉伸吹塑过程中,在生产预制件后立即将其插入吹塑成型模具的模腔中,然后充气和拉伸以形成塑料容器。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在两步式方法中生产塑料容器,该两步式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上与拉伸吹塑过程相分离,并且将塑料容器暂时储存起来以用于后续应用。在后续的拉伸吹塑过程中,首先将预制件再次加热,引入吹塑成型模具的模腔中,利用拉伸芯轴在纵向上拉伸并且通常通过超压根据模腔充气成塑料容器。以此方式,可单独且最佳地进行这两个过程,即注塑和拉伸吹塑。
在拉伸吹塑过程中,通常也使用吹塑成型模具,该吹塑成型模具由两个吹塑成型半模组成,在吹塑成型半模中各自形成模腔的一部分。周期性地打开,闭合和重新打开吹塑成型半模,以插入预制件,对其进行充气和拉伸并使成品塑料容器脱模。
为使挤出的软管或经过加热的预制件在插入吹塑成型模具的模腔时不会经受温度突变,这种温度突变可能导致塑料材料的局部冻结并阻碍吹塑过程中进一步的最佳成型,在插入挤出的软管或预制件时,吹塑成型模具的成型内表面的温度应与软管或预制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在插入挤出的软管或预制件的时刻,吹塑成型模具的内表面的温度优选地与挤出的软管或预制件的温度的偏差不超过10%。通常在180摄氏度的温度下使用聚烯烃,温度偏差最多20开氏度,通常在240摄氏度至280摄氏度的温度下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温度偏差最多20开氏度。另一方面,在吹塑过程结束时,在所生产的塑料容器脱模之前,必须将吹塑成型模具冷却至一定程度,使得塑料材料的聚合过程基本完成,并且在进一步处理塑料容器的过程中不会再出现不期望的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温莱纳股份有限两合公司阿尔普拉工厂,未经阿尔温莱纳股份有限两合公司阿尔普拉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5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