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峰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5742.3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8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S·阿斯卡尔;P·S·马丁;刘钵;J·F·斯祖尔;R·L·库尔曼;M·B·卡普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徐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峰 乙烯 烯烃 共聚物 | ||
1.一种双峰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其包含较高分子量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组分(HMW共聚物组分)和较低分子量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组分(LMW共聚物组分),所述共聚物的特征在于包含特点(a)至(f)中的每一项和任选的特点(g)的特点的组合:(a)密度为0.950至0.957克每立方厘米(g/cm3),根据ASTM D792-13(方法B,2-丙醇)测量;(b)第一分子量分布,Mw/Mn比率大于(>)8.0,其中Mw为重均分子量,并且Mn为数均分子量,均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c)重均分子量(Mw)大于(>)380,000克/摩尔(g/mol),通过GPC测量;(d)数均分子量(Mn)大于(>)30,201g/mol,通过GPC测量;(e)高负荷熔融指数(HLMI或I21)为1至10克每10分钟(克/10分钟),根据ASTM D1238-13(190℃,21.6kg)测量;和(f)第二分子量分布,Mz/Mw比率大于(>)8.5,其中Mz为z均分子量,并且Mw为重均分子量,均通过GPC测量;和任选地,(g)树脂溶胀t1000大于8秒,根据树脂溶胀t1000测试方法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峰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其特征进一步在于改进的特点(a)至(g)中的任一项:(a)密度为0.951至0.956g/cm3;(b)所述Mw/Mn为8.6至16;(c)所述Mw为390,000至620,000g/mol;(d)所述Mn为32,000至47,000g/mol;(e)所述HLMI为2至8;和(f)所述Mz/Mw为9至12;和(g)树脂溶胀t1000为8.1至10秒,根据树脂溶胀t1000测试方法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峰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其特征进一步在于特点(h)至(j)中的任一项:(h)耐环境压力开裂性(ESCR)大于150小时,通过ASTM D1693-15,方法B(10%Igepal,F50)测量;(i)组分重量分数量,其中所述HMW共聚物组分小于(<)所述HMW和LMW共聚物组分的组合重量的38重量%(wt%);和(j)所述HMW共聚物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与所述LMW共聚物组分的重均分子量(MwH/MwL)为12至3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峰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其特征进一步在于特点(k)至(n):(k)剪切粘度比为50至90,根据复数剪切粘度测试方法测量;(l)在100弧度/秒(rad/s)下的复数剪切粘度为2,000至4,000帕斯卡-秒(Pa.s),根据随后描述的复数剪切粘度测试方法测量;(m)z均分子量(Mz)为4,000,000至6,000,000g/mol,通过GPC测量;和(n)呈失效小时数的耐环境压力开裂性为170至500小时,通过ASTM D1693-15,方法B(10%Igepal,F50)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峰聚(乙烯-共-1-烯烃)共聚物,其特征进一步在于特点(o)至(t)中的任一项:(o)所述HMW共聚物组分的Mw为1,100,000至1,800,000g/mol;(p)所述HMW共聚物组分的Mn为210,000至350,000g/mol;(q)所述HMW共聚物组分的Mz为3,000,000至6,500,000g/mol;(r)所述HMW共聚物组分的Mw/Mn比率为4.5至5.5;(s)特点(o)至(r)中的任何三项;和(t)特点(o)至(r)中的每一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57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