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模块、热交换器系统和用于生产热交换器系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9034.7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4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乌里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里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6 | 分类号: | F28D1/06;F28D21/00;F28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模块 系统 用于 生产 方法 | ||
1.热交换器模块(1),包括:
供应管道部分(4)和回流管道部分(6),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和回流管道部分(6)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热交换器室(2),其中,
多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各个供应管道部分(4)能够流体互连以形成供应管道(24),并且多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各个回流管道部分(6)能够流体互连以形成回流管道(26),以及其中,
在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的内部设置有供给管道(12),通过所述供给管道(12)能够将热交换流体供给到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模块(1),其中,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的横截面面积减去所述供给管道(12)的横截面面积的差与所述供给管道(12)的横截面面积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模块(1),其中,所述供给管道(12)形成为一体。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模块(1),其中,所述供给管道(12)同心地布置在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中,或者所述供给管道(12)的外缘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的内缘。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模块(1),其中,所述供给管道(12)由塑料材料形成。
6.一种具有模块化构造的热交换器系统(22),包括:
多个热交换器模块(1),一个接一个地布置,其中
每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包括供应管道部分(4)和回流管道部分(6),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和回流管道部分(6)流体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热交换器室(2),其中,
各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各个供应管道部分(4)流体互连以形成供应管道(24),并且所述各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各个回流管道部分(6)流体互连以形成回流管道(26),以及其中
在所述供应管道(24)内部设置有供给管道(12),通过所述供给管道(12)能够将热交换流体供给到所述供应管道(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系统(22),其中,所述热交换流体在所述供给管道(12)中的流体流动方向与所述热交换流体在所述供应管道(24)中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交换器系统(22),其中,在所述供给管道(12)的下游端处将所述热交换流体供给到所述供应管道(24)。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系统(22),其中,在每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中,所述供给管道(12)、所述供应管道(24)和所述回流管道(26)的长度之和大致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系统(22),其中,所述供应管道(24)的横截面面积减去所述供给管道(12)的横截面面积的差与所述供给管道(12)的横截面面积大致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系统(22),其中,所述供给管道(12)形成为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系统(22),其中,所述供给管道(12)同心地布置在所述供应管道(24)中,或者所述供给管道(12)的外缘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供应管道(24)的内缘。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系统(22),其中,所述供给管道(12)由塑料材料形成。
14.一种用于生产热交换器系统(22)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系统(22)具有模块化构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热交换器模块(1)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布置,
在每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处提供供应管道部分(4)和回流管道部分(6),以及将所述供应管道部分(4)和所述回流管道部分(6)流体连接到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热交换器室(2),
将各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各个供应管道部分(4)流体互连以形成供应管道(24),并且将各个所述热交换器模块(1)的各个回流管道部分(6)流体互连以形成回流管道(26),以及
将供给管道(12)布置在所述供应管道(24)内,以便将热交换流体供给到所述供应管道(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里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乌里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90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钨粉末
- 下一篇:使用频率斜率进行直接气藏检测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