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薄膜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29772.1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0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末葭道子;富永刚史;石渡忠和;奥山佳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B32B7/022;B32B7/023;B32B15/085;H01G4/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薄膜 金属 体型 电容器 | ||
一种聚丙烯薄膜,其双折射值Δnyz与双折射值Δnxz之差[(Δnyz)‑(Δnxz)]为0.009以下,TD方向的25℃下的拉伸模量TD与MD方向的25℃下的拉伸模量MD之比[(拉伸模量TD)/(拉伸模量MD)]为1.20以下,拉伸模量MD为3.1GPa以上,厚度为0.8μm以上且5μ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聚丙烯薄膜具有高的耐电压性、低的介电损耗特性等优异的电特性,且具有高的耐湿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作为高电压电容器、各种开关电源、滤波器用电容器(例如转换器、逆变器等)、平滑用电容器等中使用的薄膜而利用。
近年来,进一步要求电容器的小型化和高容量化。为了不改变电容器的体积的情况下改善静电电容,优选减薄作为电介质的薄膜。因此,寻求厚度更薄的薄膜。
以往,作为电容器用的聚丙烯薄膜,公开了专利文献1~4。
专利文献1中,有:薄膜的光学的取向测定中的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为1.47以上且1.50以下的电容器用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2中,有:在105℃下进行了200小时处理后的、由光学双折射测定求出的相对于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值ΔNyz和ΔNxz的值而算出的面取向系数ΔPa(其中,ΔPa=(ΔNyz+ΔNxz)/2)为0.013以上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3中,有: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20MPa~250MPa、且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250MPa~400MPa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4中,有:TD方向的拉伸模量与MD方向的拉伸模量的比率MTD/MMD为0.85以上且1.8以下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记载(例如参照权利要求3)。另外,有如下记载:关于双折射值ΔNxy的下限值,优选0.009以上,关于上限值,优选0.014以下(段落[0041])。另外,有如下记载:关于双折射值ΔNxz的下限值,优选0.015以上,关于上限值,优选0.023以下(段落[004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48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56404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5472461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8/12430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存在在聚丙烯薄膜上形成金属层的蒸镀工序中,金属层的厚度变得不均匀、会产生浓淡的问题。另外,近年来,迫切期望开发出与以往相比能更均匀地形成金属层的厚度的薄的聚丙烯薄膜。然而,使用专利文献1~5的聚丙烯薄膜的情况下,无法得到金属层的厚度高精度且均匀地得到控制的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高精度且能以均匀的厚度形成金属层的聚丙烯薄膜。另外,本发明提供:具有该聚丙烯薄膜的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具有该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的薄膜电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子控股株式会社,未经王子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9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