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单元悬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0320.5 | 申请日: | 202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3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宽;土屋利幸;梅津崇;田岛正夫;白石扩之;西河锐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7/04 | 分类号: | B60K17/04;B60K17/12;B60K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张惠萍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单元 悬架 结构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紧凑化悬架动力单元所需的空间,又能够以良好的平衡性悬架动力单元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10)悬架具备马达(24)、驱动桥(22)以及动力控制单元(26)的动力单元(20);动力单元悬架结构(1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处配置有驱动桥(22),并且,在驱动桥(22)的上侧且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处配置有马达(24),在马达(24)的相反侧的位置处配置有动力控制单元(26);动力单元悬架结构(10)构成为:马达(24)和动力控制单元(26)悬架在与车辆宽度方向轴大致平行的惯性主轴(X)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单元悬架结构,其是安装有具备马达、驱动桥以及其他单元构成部件的动力单元的电动车辆中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提供有具备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的电动车辆。专利文献1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形成为:马达和减速器的共用轴沿车辆宽度方向而配置。此外,专利文献1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构成为:将动力单元的左右两侧部经由悬架支架、安装橡胶件以及马达侧安装支架而悬架于被配置在动力单元周围的副车架的侧车架部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71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以往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大多采用基于安装有内燃机的车辆而开发的车体作为电动车辆用的车体,并试图将动力单元悬架在该车体上。因此,例如当差速齿轮被配置在偏离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中心线)的位置等时,有时需要中间轴等其他部件以消除扭力转向。此外,在以往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中,有时会产生由于与纵梁(side member)的平衡而在配置空间上受到限制等问题。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为了悬架动力单元而必须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备大的空间等问题。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中,由于单元的惯性主轴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轴等呈倾斜状态,因此难以使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单元辊方向的惯性轴保持平衡。因此,在输入了驱动反作用力时动力单元的平衡性不佳,从而可能存在例如导致大的振动和噪音或耐用性降低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压缩(紧凑化)悬架动力单元所需的空间,又能够以良好的平衡性悬架动力单元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本发明,是安装有具备马达、驱动桥以及其他单元构成部件的动力单元的电动车辆中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该动力单元悬架结构的特征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处配置有所述驱动桥,在所述驱动桥的上侧且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马达,在所述驱动桥的上侧且所述马达相反侧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其他单元构成部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俯视所述动力单元的状态下,所述马达和所述其他单元构成部件悬架在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轴大致平行的惯性主轴上。
在本发明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中,相对于驱动桥在上侧配置有马达和其他单元构成部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能够将悬架动力单元所需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空间抑制于最小限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可以预期伴随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空间节省所产生的各种附带效果,例如电动车辆的驾乘空间扩大、或即使遭受碰撞带来的冲击也不会被挤压而残留的部分(碰撞时冲程死区(Dead stroke))的最小化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中,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处配置驱动桥,相对于驱动桥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配置马达,并且在另一侧配置其他单元构成部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并将马达和其他单元构成部件悬架在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轴大致平行的惯性主轴上。通过形成如此构成,能够将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单元辊方向的惯性轴配置成与车辆宽度方向轴大致平行,从而能够以良好的平衡性悬架动力单元。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能够预期抑制振动和噪音以及提高耐用性等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0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