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角补丁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33232.0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4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H·博丁;M·霍尔姆贝格;J·约翰森;S·奈斯特罗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昂登坦汽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莫戈 |
地址: | 西班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丁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布置成附接到用于形成车辆的B柱的型材(10)的加强元件(30),所述型材(10)布置有用于门铰链的附接区域(22,24),其特征在于,加强元件(30)设计有两个细长材料条(32,34),其中当加强元件(30)附接到型材(10)时,条(32,34)至少在用于门铰链的一个附接区域(22)处相互连接,其中型材(10)是具有中央凸缘(12)和两个侧部(14,16)的帽形,并且其中每个条(32,34)附接到在中央凸缘(12)和一侧部(14,16)之间的过渡区域(36,38)。本申请10还涉及设置有加强元件的B柱以及制造具有加强元件的B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柱的加强元件,特别是所谓的B柱,其形成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车身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支柱需要承受高应变,诸如在碰撞期间。现代设计包括通过在沿着延伸部分的某些区域添加材料来加固的支柱。例如,已知将金属板加强件放置在金属板坯上,将它们焊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在冲压硬化过程中热成型和硬化来形成支柱。这例如从WO2014/017961中获知。此处,加强板附接到用于形成B柱的板坯。加强板的设计使得其长度的至少1/4具有与B柱的帽形型材相对应的宽度,然后在其两端变窄,从而其不延伸全宽度。通过这种设计,与加强板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全宽度的情况相比,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碰撞性能。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期望在不损害支柱的应变处理性能的情况下进一步减轻重量。
文件EP2617509中示出了替代方案。此处,形成加强构件以仅覆盖支柱的脊部。加强构件优选地在形成支柱之前附接。所述方案的一个缺点是必须处理多个松散的加强构件并将其放置在基础构件或坯件上,以便通过例如焊接进行附接。从批量生产的角度来看,这不是最佳的,因为其需要在附接期间保持多个加强构件的多个夹具或夹持构件。因此在这方面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设计的缺陷。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B柱解决。优选实施例形成从属专利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主要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被布置成附接到用于形成车辆的B柱的型材,其中所述型材布置有用于门铰链的附接区域。优选地,加强元件设计有两个细长的材料条,其中当加强板附接到型材时,条至少在用于门铰链的一个附接区域处相互连接。以这种方式,即使条是离散的细长构件,也容易处理条到型材的附接,因为它们彼此附接,形成一个单一部件。另一个优点是相互连接定位在用于门铰链的附接区域处,从而在门被处理时在暴露于力的区域处提供加强方面。
根据一方面,条可以在上门铰链的附接区域处相互连接。这是一个优点,因为如果载荷施加到门的外端,例如如果有人挂在门的上边缘上,车门的上铰链可能会暴露于相当大的力。作为替代或补充,条可以在下门铰链的附接区域处相互连接。尤其是加强两个附接区域对于门的附接可能是有利的。
当然有可能具有这样的加强元件,其中条在其上端和/或在其下端进一步相互连接,并且在这方面,条可以在沿着条的延伸部分的多个位置处相互连接,特别是如果条相对于它们各自的宽度较长的话。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所述型材为具有中央凸缘和两个侧部的帽形,每个条可以附接到中央凸缘和一侧部之间的过渡区域。因此,加强件位于型材的拐角处,并且作为附加特征,每个条可以横向地在中央凸缘上延伸一段距离并在侧部上延伸一段距离。因此可以选择和调整条的横向延伸部分以获得期望的和需要的强度特性。优选地,条可以附接在型材的内部过渡区域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制造具有加强元件的B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平板形成坯件,将加强元件附接到所述坯件并且将坯件和加强件冲压硬化成期望的形状。为了附接加强元件,其可以被点焊到型材。在这点上,加强元件可以至少在中央凸缘和侧部之间的过渡区域处被点焊到型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昂登坦汽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昂登坦汽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3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