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淬火装置及移动淬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37355.1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4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山根明仁;秦利行;小塚千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9/28 | 分类号: | C21D9/28;C21D1/10;C21D1/42;H05B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张嵩;薛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淬火 装置 方法 | ||
该移动淬火装置用于对轴状体进行移动淬火,所述轴状体具有主体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中间部且外径比所述主体部小的小径部,移动淬火装置具备初级线圈、电流供给装置、单轴致动器以及控制装置。而且,在与所述初级线圈的周向正交的平面内,在将所述初级线圈的半径方向作为横轴且将与所述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纵轴时,所述平面中显现的所述初级线圈的剖面像以被分割成纵m个×横n个(m及n均为2以上的整数)的矩阵状的形式显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淬火装置及移动淬火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9年5月23日在日本国提交的特愿2019-096624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以往,进行的是,通过感应加热将轴状体移动淬火,提高轴状体的疲劳强度。在此所说的所谓移动淬火,是指相对于轴状体,使线圈部件等在轴状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淬火。
在感应加热中,在被形成为环状的初级线圈部件内插入轴状体,初级线圈部件中流动高频电流,通过感应加热来加热轴状体。在感应加热中,轴状体和初级线圈部件的距离越短,以越高的温度加热轴状体。因此,在轴状体具备主体部以及被设置于主体部且直径比主体部小的小径部的情况下,存在相比于主体部,难以加热小径部的技术问题。
对于该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淬火装置,其在初级线圈部件的内侧,具备次级线圈部件,其具有比初级线圈部件的内径小的外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3)。次级线圈部件形成为O字形或C字形。在使用所提出的次级线圈的装置中,轴状体与接近轴状体的线圈部件的距离在主体部和小径部之间不怎么变化,因此能够同等地加热主体部和小径部。
在这些移动淬火装置中,由于呈同心圆状配置多个线圈部件,因此轴状体与接近轴状体的线圈部件的距离在周向上是均匀的。由于可以采用增多卷绕数的电流效率优异的线圈部件,所以能够以较小的电流均匀有效地加热轴状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公昭52-021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5-108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0-87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在使用被形成为O字形或C字形的次级线圈的情况下,在初级线圈相对于轴状体相对移动的期间(即移动淬火中),不能在初级线圈和轴状体(特别是小径部)之间的空隙中自由地配置或取出次级线圈。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在移动淬火装置中导入复杂的机构,因此招致开发成本等的增加。
因此,以往一直需求开发移动淬火装置,其以相对简单的结构使得具有直径沿轴线变化的形状的轴状体的淬火成为可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得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相对简单的结构使得具有直径沿轴线变化的形状的轴状体的淬火成为可能的移动淬火装置、以及通过该移动淬火装置能够实现的移动淬火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相关目的,采用以下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73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