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包含葡糖转移酶的葡糖转移甜菊醇糖苷的组合物及用其制备葡糖转移甜菊醇糖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1333.2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1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金贞银;朴晟喜;杨泰周;秋善;金成俌;崔殷姃 | 申请(专利权)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P19/56 | 分类号: | C12P19/56;C12P19/18;C12N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金德善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包含 葡糖 转移酶 转移 甜菊醇 糖苷 组合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用于制备葡糖转移甜菊醇糖苷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葡糖转移酶;以及用于使用该组合物制备葡糖转移甜菊醇糖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生产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steviol glycoside)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葡糖基转移酶;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生产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出于对糖消耗引起疾病(肥胖症)的担忧,建议降低每日糖摄入量,发达国家政府正在积极讨论旨在减少糖摄入量的各种政策。因此,随着市场上开发各种替代增甜剂的需求不断增加,替代增甜剂正在不断被开发和商业化。作为替代增甜剂,这些是以合成高强度增甜剂(例如,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Sucralose)等)、合成糖醇(例如,麦芽糖醇和木糖醇)、和高强度增甜剂(例如,新蛇菊苷A和甘草)的形式持续变化的。然而,由于对合成增甜剂的安全性的担忧,消费者对天然增甜剂的需求一直在稳定增加;然而,因为天然增甜剂特有的风味特性(即,嗅觉上的异味和味觉上的异味)的限制,所以天然增甜剂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以合成增甜剂为基础的低卡路里和零卡路里产品。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天然高强度增甜剂是从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的叶中提取的甜菊糖(Stevia)。甜菊糖是天然材料,其甜度是糖的200至300倍,且由蛇菊苷、新蛇菊苷A、新蛇菊苷B、新蛇菊苷C、新蛇菊苷D、新蛇菊苷E、新蛇菊苷M等组成。此外,甜菊糖不具有卡路里,且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积极作用,并且已有报道在人体中无不良作用。然而,甜菊糖虽然具有用作替代增甜剂的潜力,但由于其表达强烈苦味的缺点,在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改善甜菊糖的甜度的方法包括使用酶转移糖类的方法。作为该方法,本领域广泛使用CGTase将1至12个葡萄糖分子转移到甜菊醇糖苷的方法(韩国专利申请号10-1991-0020769)。然而,该方法的缺点是转移到甜菊醇糖苷的葡萄糖结构为α-(1,4),并且全部被肠道微生物降解,从而增加卡路里。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人通过确认来源于苹果乳杆菌(Lactobacillus mali)的酶经由α-(1,6)键将葡萄糖转移到甜菊醇糖苷,以产生难以消化的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而完成了本公开。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生产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葡糖基转移酶、表达该葡糖基转移酶的微生物、或该微生物的培养物。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甜菊醇糖苷与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葡糖基转移酶、表达该葡糖基转移酶的微生物、或该微生物的培养物接触的步骤。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上述生产方法生产的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增甜剂组合物,其包括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改善甜度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包含SEQ IDNO:1的氨基酸序列的葡糖基转移酶、表达该葡糖基转移酶的微生物、或该微生物的培养物。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改善甜菊醇糖苷的甜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包含SEQ ID NO:1氨基酸序列的葡糖基转移酶、表达该葡糖基转移酶的微生物、或该微生物的培养物将甜菊醇糖苷转变为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的步骤。
[技术效果]
用于生产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的本公开的组合物和用于生产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的本公开的方法利用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葡糖基转移酶,从而特异性地生产葡糖基化甜菊醇糖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未经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1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