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照明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7094.1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6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居尔特;亚历山大·哈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9 | 分类号: | F21S41/29;F21S41/153;F21S41/275;F21S41/143;F21W107/10;F21W10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石佳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 车前 照明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照明设备(10),该照明设备(10)具有至少一个投射装置(100),投射装置(100)布置于照明设备(10)的支撑架(50),至少一个投射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200),其具有在与投射装置(100)的主发射方向(X)正交的平面中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多个微光学元件(210);至少一个衬底层(300),其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200),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200)布置于光学有效部段(310)上,光学有效部段(310)为至少部分地透光;至少一个光源(400),其配置为发射光束,光束耦入光学有效部段(310)通过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200)耦出到照明设备(10)前方作为光分布,衬底层(300)包括边缘部段(320),边缘部段(320)环绕光学有效部段(310)并以光学有效部段(310)的部分平面伸展突出,边缘部段(320)至少局部地通过粘合剂(500)附接至支撑架(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具有至少一个投射装置,该投射装置布置于照明设备的支撑架,其中至少一个投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其具有在与投射装置的主发射方向正交的平面中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多个微光学元件;至少一个衬底层,其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其中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布置于衬底层的光学有效部段上,该光学有效部段为至少部分地透光;至少一个光源,其配置为发射光束,其中该光束耦入衬底层的光学有效部段并通过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耦出到照明设备前方作为光分布。
背景技术
通过照明设备或其至少一个投射装置产生光分布,其中至少一个或多个投射装置安装至照明设备的支撑架,随后必须进行调整。如果存在多个投射装置,它们也会相互调整或定向。
这一过程通常通过每一个投射装置的三点安装和调节螺丝来完成。为此,必须组装多个单独的部件并相互调整。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高部件成本、高组装成本和增加空间占用。另外,这种投射装置的调节过程或组装难度高,甚至无法实现自动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照明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衬底层包括边缘部段,该边缘部段环绕光学有效部段并以光学有效部段的部分平面伸展突出,其中该边缘部段至少局部地通过粘合剂附接至支撑架。
就本发明而言,术语“透光”或“透光材料”是指透射率T大于0.88、优选地大于0.999的材料。指定的透光度优选地涉及约400nm至约7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即,可见光)。
至少一个衬底层和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优选地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射装置的光轴或主发射方向排列。如果投射装置专业地内置到机动车前照灯中,则投射装置的光轴优选地与该机构的主发射方向重合。
在至少一个投射装置的组装或拼装期间,可以提出,将粘合剂至少局部地施加到支撑架和/或衬底层的边缘部段上。随后,将布置于衬底层上的微光学阵列定位在支撑架前方,其中接通光源并点亮微光学阵列。测量已经产生的光分布,调整微光学阵列并最终在支撑架上定向。随后固化粘合剂。对于照明设备的其他投射装置,可以重复这个过程。
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设备,例如可以显著减少机动车前照灯中所需的结构空间。
可以提出,至少一个衬底层由玻璃制成。关于稳定性和耐热性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可以使用至少一个由玻璃制成的衬底层。玻璃衬底层会提高投射装置的稳定性和强度,从而例如可能实现自动化制造过程。另外,玻璃衬底层提供高透光度,并增强投射装置的耐化学性和耐热性。
可以提出,衬底层具有0.5mm至4mm的厚度,优选为1.1mm的厚度。
可以提出,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由硅树脂制成。
通过使用透光硅树脂,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温度,进而实现更高的光密度。此外,使用透光硅树脂会增强投射装置的鲁棒性。鲁棒是指微光学阵列与衬底层之间的持久连接或者至少一个微光学阵列与至少一个衬底层的持久粘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7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