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假体心脏瓣膜的卷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7601.1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2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O·科恩;O·威茨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秀芬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心脏 瓣膜 卷曲 装置 | ||
一种卷曲装置包括外壳和卷曲带。外壳具有用于接收假体瓣膜的内腔。卷曲带可调节地联接到外壳并且具有第一末端部分、第二末端部分和环。卷曲带的环设置在内腔内并且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移动。在第一构造中,环具有第一直径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处于径向扩张构造的假体瓣膜能够径向定位在环内。在第二构造中,环具有第二直径并且被构造成在假体瓣膜上施加径向力以将假体瓣膜移动至径向压缩构造。卷曲带的环被构造成接触假体瓣膜的轴向长度的不到一半。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7月19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第62/876,206号的权益,该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假体心脏瓣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假体心脏瓣膜的卷曲装置。
背景技术
人的心脏可能患有各种瓣膜疾病。这些瓣膜疾病可导致心脏的严重功能障碍,并最终需要修复自体瓣膜或用假体瓣膜置换自体瓣膜。有许多已知的修复装置(例如,支架)和假体瓣膜,以及将这些装置和瓣膜植入人体的多种已知方法。经皮和微创外科手术方法用于各种手术,以将假体医疗装置递送到身体内部不容易通过外科手术进入的位置或期望无需外科手术即可进入的位置。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假体心脏瓣膜能够以卷曲状态安装在递送设备的远端,并被推进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例如,通过股动脉和主动脉)直到假体心脏瓣膜到达心脏中的植入部位。然后将假体心脏瓣膜扩张至其功能尺寸。有各种类型的可扩张假体心脏瓣膜,包括球囊扩张型、自扩张型和机械扩张型。
可机械扩张的假体心脏瓣膜可以包括具有多个支柱的框架,所述多个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框架的可枢转地连接的支柱可以通过致动联接到框架的机械致动器而在径向扩张构造和径向压缩构造之间移动。
由于可机械扩张的假体心脏瓣膜的独特构造,因此需要专门为可机械扩张的假体心脏瓣膜构造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专门为机械可扩张的假体装置构造的装置和方法,所述机械可扩张的假体装置包括假体心脏瓣膜和支架。特别地,本公开描述了被构造用于卷曲机械可扩张假体的各种装置和方法。所公开的卷曲装置和方法可以提供优于现有卷曲装置和方法的优点,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
在一个代表性实施例中,卷曲装置包括外壳和卷曲带。外壳具有被构造成接收假体心脏瓣膜的内腔。卷曲带可调节地联接到外壳并且包括第一末端部分、第二末端部分和环。卷曲带的环设置在外壳的内腔内并且可以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移动。在第一构造中,卷曲带的环具有第一直径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处于径向扩张构造的假体心脏瓣膜可以径向地定位在环内。在第二构造中,卷曲带的环具有第二直径并且被构造成在假体心脏瓣膜上施加径向力以将假体心脏瓣膜从径向扩张构造移动到径向压缩构造。卷曲带的环被构造成接触假体心脏瓣膜的轴向长度的不到一半。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曲带的环被构造成接触假体心脏瓣膜的轴向长度的不到四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曲带的环被构造成接触假体心脏瓣膜的轴向长度的不到八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曲带的第一末端部分相对于外壳固定,并且卷曲带的第二末端部分可相对于外壳移动,以使卷曲带的环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曲带的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可相对于外壳移动,以使卷曲带的环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从外壳的内腔延伸到外壳的外表面的带开口,其中带开口经构造使得卷曲带能够延伸穿过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的带开口包括致动部分和锁定部分。当卷曲带与带开口的致动部分径向对齐时,卷曲带可以相对于外壳移动,而当卷曲带与带开口的锁定部分径向对齐时,外壳约束卷曲带和外壳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曲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联接到外壳并且被构造成约束卷曲带和外壳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机构邻近外壳的带开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包括多个钳爪,并且钳爪可在与卷曲带间隔开的打开构造和与卷曲带接触的闭合构造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钳爪包括被构造成将钳爪保持在闭合构造中的配合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未经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7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粘合接合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并联电池充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