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窗面板和树脂窗面板的车身粘合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7632.7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2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勇哉;野田谦;宗像秀典;村松久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C09J201/00;B60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面板 车身 粘合 构造 | ||
在设置于车身具备包围窗框部的周缘部的车辆并通过含有增塑剂的粘合剂安装于周缘部的树脂窗面板(12)中,具有:第1树脂面板体(21),其在表面具有硬涂层(23),并由聚碳酸酯形成;和第2树脂面板体(22),其层叠于第1树脂面板体(21)的背面,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窗面板和树脂窗面板的车身粘合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汽车的天窗为树脂窗,实现天窗的轻量化。例如,公知有使树脂窗的材料为聚碳酸酯(PC)的天窗面板。
在使树脂窗面板为聚碳酸酯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聚氨酯系粘合剂将树脂窗面板固定于车身。然而,存在聚氨酯系粘合剂所含的增塑剂与聚碳酸酯之间的相容性高这种情况,因此,若增塑剂转移至聚碳酸酯,则恐怕使树脂窗面板的表层劣化。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在树脂窗面板的与粘合剂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因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聚合物合金化而得到的合金材料层,在车身与合金材料层之间夹设粘合剂而将树脂窗面板固定于车身。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基于注塑成形的双色成形而形成具备合金材料层的树脂窗面板。
作为现有的树脂窗面板和树脂窗面板的车身粘合构造,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树脂构件和具备该构件的车身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树脂构件是车辆用窗构件,树脂构件包括树脂基材和用于将树脂基材固定于其他构件的粘合层。车辆用窗构件经由粘合层固定于车身。在树脂构件的树脂基材的靠车身侧的面上,在与粘合层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有色树脂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3533号公报
然而,在聚碳酸酯的树脂窗面板上,在与粘合剂对应的位置形成合金材料层的情况下,在面板树脂窗面板的厚度上加和合金材料层的厚度,因此,除了作为树脂窗面板而受到外观设计限制之外,还存在使车室空间变小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具备通过双色成形形成的合金材料层的树脂窗面板的厚度往往变大,不易使该厚度小到不受到外观设计限制且不使车室空间变小这种程度。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树脂构件的树脂基材形成有色树脂层的情况下,也是在树脂基材的厚度上加和有色树脂层的厚度,因此,导致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为聚碳酸酯的树脂窗面板也不会受到由聚氨酯系粘合剂的增塑剂引起的劣化等影响且不会导致受外观设计限制、车室空间的狭小的树脂窗面板和树脂窗面板的车身粘合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树脂窗面板,设置于车身具备包围窗框部的周缘部的车辆,并通过含有增塑剂的粘合剂安装于上述周缘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树脂面板体,其在表面具有硬涂层,并由聚碳酸酯形成;和第2树脂面板体,其层叠于上述第1树脂面板体的背面,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
在本发明中,在第1树脂面板体的背面层叠有第2树脂面板体,第2树脂面板体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因此,即便使用粘合剂将树脂窗面板固定于车辆,粘合剂所含的增塑剂也被第2树脂面板体遮挡而不会转移至聚碳酸酯的第1树脂面板体。因此,即便为聚碳酸酯的树脂窗面板,也不会受到由粘合剂的增塑剂的转移引起的劣化等影响,而且能够使树脂窗面板的厚度变小,因此,不会导致受外观设计限制、车室空间的狭小。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的树脂窗面板中,在上述第1树脂面板体与上述第2树脂面板体之间形成有由粘合剂构成的中间层。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树脂面板体与第2树脂面板体之间形成有由粘合剂构成的中间层,因此,能够确保第1树脂面板体与第2树脂面板体之间的粘合力。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的树脂窗面板中,上述第2树脂面板体是在上述第1树脂面板体上的与供由用于安装于上述周缘部的上述粘合剂构成的面板粘合部形成的位置对应地层叠。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与由树脂窗面板的安装所需的粘合剂构成的面板粘合部对应的位置形成第2树脂面板体,能够实现树脂窗面板的轻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7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个跨载波调度分量载波(CC)
- 下一篇:治疗肿瘤的物质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