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RRC状态转换的网络节点、终端设备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8604.7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8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璋;张聪弛;安东尼奥·奥尔西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27 | 分类号: | H04W76/27;H04W76/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冯薇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rrc 状态 转换 网络 节点 终端设备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中的方法(100)。方法(100)包括:确定(110)当终端设备处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_连接状态时满足与侧链路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RRC状态转换条件;以及使终端设备保持(120)在RRC_连接状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控制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状态转换的网络节点、终端设备和方法,涉及用于促进能够在侧链路(sidelink)上传输的终端设备的切换的网络节点、终端设备和方法,涉及用于侧链路配置的网络节点、终端设备和方法,以及涉及用于促进小区选择或重选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14(Rel-14)和版本15(Rel-15)中,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扩展支持车辆到任何事物(V2X)通信,包括车辆、行人和网络基础设施之间的直接通信的任何组合。V2X通信可以携带安全或非安全信息,并且V2X应用和服务可以与例如时延、可靠性、数据速率等方面的特定要求相关联。V2X通信可以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可用时),但即使在没有网络覆盖的情况下,也应该至少可以实现基本的V2X连接。由于长期演进(LTE)的规模经济性,以及与使用专用的V2X技术(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p)相比,其有能力提供在与网络基础设施(车辆到基础设施/网络,或V2I/N)、行人(车辆到行人,或V2P)和其他车辆(车辆到车辆,或V2V)的通信之间的更紧密集成,提供基于LTE的V2X接口可能在经济上是有利的。这里,V2V覆盖车辆之间经由蜂窝接口(称为Uu)或经由侧链路接口(称为PC5)的基于LTE的通信。V2P覆盖车辆与由个人携带的设备(例如,由行人、骑行者、驾驶员或乘客携带的手持终端)之间经由Uu或侧链路(PC5)接口的基于LTE的通信。V2I/N覆盖车辆与路边单元(RSU)或网络之间的基于LTE的通信。RSU是交通基础设施实体(例如,发送速度通知的实体),其经由侧链路(PC5)或Uu与支持V2X的UE进行通信。V2N通信经由Uu接口执行。
在第5代(5G)或新无线电(NR)中,3GPP服务和系统方面1(SA1)工作组在增强对V2X服务(FS_eV2X)的3GPP支持的研究中已完成对未来V2X服务的新服务要求。SA1工作组已经识别出用于将在5G(即,LTE和NR)中使用的高级V2X服务的25个用例。这些用例分类为四个用例组:车辆队列(platooning)、扩展传感器、高级驾驶和远程驾驶。在一些用例(例如,队列行驶、协同驾驶、动态拼车等)中将需要侧链路上的直接单播传输。对于这些高级应用,对数据速率、容量、可靠性、时延、通信范围和速度的预期要求将更加严格。3GPP技术报告(TR)22.886 V16.2.0中捕获了每个用例组的合并要求。
存在侧链路上针对V2X的资源分配过程的两种模式:网络控制的资源分配(LTE中被称为“模式3”或NR中被称为“模式1”)和自主资源分配(LTE中被称为“模式4”或NR中被称为“模式2”)。在任一模式中,从由网络节点预定义或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传输资源。在网络控制的资源分配中,用于数据传输的侧链路无线电资源由网络节点调度或分配。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UE)向网络节点发送侧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BSR),其指示与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相关联的侧链路缓冲区中可用于传输的侧链路数据,然后网络节点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向UE发信号通知资源分配。在自主资源分配中,UE借助于例如信道侦听来自主决定将哪些无线电资源用于侧链路传输。在这两种资源分配模式中,侧链路控制信息(SCI)在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上发送,以指示针对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分配的侧链路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86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