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氧还原系统的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48734.0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6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S·贝克尔斯;A·汉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瓦格纳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99/00 | 分类号: | A62C99/00;G06F2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德国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还原 系统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验证氧还原系统(100)运行期间所用的氧还原系统(100)的系统功能(110,111,112,113,114)的验证方法(200),其中该氧还原系统(100)配置为通过供应源自至少一个惰性气体源(130)的惰性气体(131)降低和/或维持至少一个保护区域(121)中的氧浓度水平,并监测或增高保护区域(121)或监测区域(122)中特别是先前降低的氧浓度水平,包括以下步骤:检测(201)氧还原系统(100)运行期间所用的系统功能(110,111,112,113,114);创建(202)许可数据集(210),其中许可数据集(210)包含所用系统功能(110,111,112,113,114)使用的许可证(lsubgt;1y/subgt;,lsubgt;2y/subgt;,...,lsubgt;ny/subgt;);读取(203)存储介质(340)上提供的验证数据集(220),其中验证数据集(220)包含至少一个现有许可证(Lsubgt;1x/subgt;,Lsubgt;2x/subgt;,...,Lsubgt;nx/subgt;);如果验证数据集(220)中未包含每个使用许可证(lsubgt;1y/subgt;,lsubgt;2y/subgt;,...,lsubgt;ny/subgt;),则判定(204)违反许可证;如果判定违反许可证,则输出(205)消息,特别是错误消息,和/或关闭(206)至少一个系统功能(110,111,112,113,1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验证氧还原系统运行期间所用的氧还原系统的系统功能的验证方法,其中该氧还原系统配置为通过供应源自至少一个惰性气体源、特别是通过至少一个惰性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惰性气体降低和/或维持至少一个保护区域中的氧浓度水平,并监测或增高保护区域或监测区域中特别是先前降低的氧浓度水平。
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编程控制模块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这种可编程控制模块的氧还原系统。
背景技术
实践中,经常使用氧还原系统来预防和避免火灾。这类系统可以将保护区域内的氧含量降低到低于环境空气中氧含量的水平,特别是低于保护区域内材料燃点的水平。保护区域一般理解为应将氧浓度降低到避免火灾并调控到预定取值范围内的空间上限定或封闭的区域。通过将惰性气体或富含惰性气体的空气、特别是氮气或富含氮气的空气供应到保护区域来降低氧浓度。这样,惰性气体或富含惰性气体的空气与氧气之比设置为结果使得保护区域中所含空气中的氧含量下降。优选地,还应保持充足的氧气才能使人员留在保护区域内。除了保护区域外,往往还需要在所谓的监测区域中监测氧浓度。监测区域可以是指特别是氧还原系统的服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可进入的房间中的空间限定或封闭的区域,例如与保护区域相邻。尽管实际上并未提供惰性气体引入监测区域中,但可能无意中发生引入惰性气体,特别是由于管线系统中的泄漏。如果因有意(保护区域)或无意(监测区域)引入惰性气体而导致保护区域或监测区域的氧浓度水平过低,也可以通过氧还原系统提高氧浓度。
通常,提供控制中心来调节氧还原系统的各个组件,例如,该控制中心既能根据要求调节惰性气体的产生,又能连接氧浓度传感器以将对应的惰性气体量要求转发给惰性气体源,特别是惰性气体发生器。除了常规的固定式惰性气体发生器,还可采用例如薄膜式氮气发生器或变压吸附式氮气发生器作为惰性气体源,但特别是移动式惰性气体发生器以及移动式罐车或大型容器或惰性气瓶或瓶组形式的固定式惰性气罐。另外,控制中心连接到多个执行器以控制所产生惰性气体的分布。控制中心可以对多个保护区域进行独立调控,其中将每个保护区域关联到一个或多个惰性气体源,特别是惰性气体发生器,并且每个保护区域配备有一个或多个氧浓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瓦格纳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未经瓦格纳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8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