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及使用了其的包装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9685.2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6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桐山和也;今井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6;B65D65/40;C08L23/12;C08L23/14;C08J5/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薛海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聚丙烯 树脂 使用 包装 | ||
1.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基层A、以及位于该基层A的两面且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层B,该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满足以下的条件a)~d),
a)构成基层A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整体的内消旋五元组分数为95.0%以上且99.5%以下,
b)相对于构成基层A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整体的源自丙烯单体的成分和源自α-烯烃单体的成分的合计,源自α-烯烃单体的成分的比例为0.2摩尔%以下,
c)相对于构成表面层B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丙烯单体的成分和源自α-烯烃单体的成分的合计,源自1-丁烯单体的成分的比例为5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
d)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下,相对于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所有层的厚度,表面层B的厚度的比例为3%以上且10%以下。
2.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基层A、以及位于该基层A的两面且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层B,该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满足以下的条件A)~D),
A)构成基层A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DSC熔点最低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峰温度为160℃以上,
B)相对于构成基层A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整体的源自丙烯单体的成分和源自α-烯烃单体的成分的合计,源自α-烯烃单体的成分的比例为0.2摩尔%以下,
C)相对于构成表面层B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丙烯单体的成分和源自α-烯烃单体的成分的合计,源自1-丁烯单体的成分的比例为5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
D)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下,相对于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所有层的厚度,表面层B的厚度的比例为3%以上且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其中,构成所述基层A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整体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2.0g/10分钟以上且4.5g/10分钟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其中,构成所述基层A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多种聚丙烯均聚物,内消旋五元组分数最高的聚丙烯均聚物的内消旋五元组分数为97.5%以上,且内消旋五元组分数最低的聚丙烯均聚物的内消旋五元组分数为96.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其中,构成所述基层A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选自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1-戊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层叠膜,其中,所述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的长度方向的杨氏模量为2.0GPa以上,宽度方向的杨氏模量为4.0GPa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层叠膜,其中,所述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的熔断密封强度为18N/15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层叠膜,其中,所述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的热密封的到达强度为3N/15mm以上。
9.一种包装体,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96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