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50536.8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6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胜田佑太;中村信雄;佐藤俊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钟化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77;B29C45/78;C08L67/04;C08L101/16;C08K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沈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型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由包含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的成型材料制造注塑成型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使上述成型材料的温度达到上述熔点峰值温度与上述熔点峰的结束温度之间的方式进行加热熔融,并射出至温度为30℃~80℃的范围的模具的工序;以及在该模具内将上述成型材料冷却而使其结晶凝固的工序,上述成型材料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中的熔点峰值温度与熔点峰的结束温度之差为10℃以上且7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的注塑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欧州为中心进行了厨余垃圾的分类回收、混合肥料处理,希望能够与厨余垃圾一起进行混合肥料处理的塑料产品。
另一方面可知,废弃塑料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凸显,特别是经由海洋倾倒、河流等流入海洋的塑料正在全球范围大量地在海洋中漂流。由于这样的塑料经过长时间也保持形状,因此被指出具有约束、捕获海洋生物的所谓的幽灵捕捞、在海洋生物摄取时会滞留在消化器官内而导致摄食障碍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另外,还指出了塑料被紫外线等破坏、微粒化而成的微塑料会吸附海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并通过海洋生物将其摄取而使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塑料造成的海洋污染,期待使用生物分解性塑料,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5年编织的报告书(非专利文献1)中指出,聚乳酸等可通过混合肥料进行生物分解的塑料在温度低的实际的海洋中无法期待在短期间内分解,因此不能成为应对海洋污染的措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是能够在海水中进行生物分解的材料,因此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原材料而备受关注。
但是,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的结晶化速度慢,因此,在成型加工时使树脂加热熔融之后,为了凝固而需要很长的冷却时间,存在生产性差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对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混合作为结晶成核剂的季戊四醇进行成型加工,改善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的凝固性,提高注塑成型等成型加工时的速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52876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5,BIODEGRADABLE PLASTICSMARINE LITTER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记载的发明,尽管能够提高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的成型加工速度,但有时会发生作为结晶成核剂的季戊四醇在注塑成型时附着于模具表面而污染模具的问题。特别是可知,在模具表面实施了压花加工的情况下,其污染的程度增大。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不使用可成为模具污染的原因的结晶成核剂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优异的生产性实施含有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的成型材料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对具有特定的熔融特性的含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的成型材料进行注塑成型,能够在不使用可成为模具污染的原因的结晶成核剂的情况下,以优异的生产性制造以聚(3-羟基丁酸酯)类树脂作为主体的注塑成型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钟化,未经株式会社钟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505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风力涡轮机的全DC电压电力备用系统
- 下一篇:钻孔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