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柱外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51100.0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6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研一郎;东昌史;木本野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部 | ||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且高刚度的前柱外部件。在第1车门侧凸缘部(13)与第2车门侧凸缘部(23)的重叠区域(O1)中,第1车门侧凸缘部(13)与第2车门侧凸缘部(23)相互接合。在第1玻璃面侧凸缘部(12)与第2玻璃面侧凸缘部(22)的重叠区域(O2)中,第1玻璃面侧凸缘部(12)与第2玻璃面侧凸缘部(22)相互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前柱的前柱外部件。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身包含前柱。前柱通过组合前柱内部件和前柱外部件等而构成。从汽车的碰撞安全性的提高的观点来看,期望前柱为高强度。另外,从行驶稳定性的提高的观点来看,期望前柱为高刚度。因此,对于前柱,要求强度和刚度的提高。
提高了强度的车身部件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4-118009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10147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特开2016-2781号公报(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加强部件的前柱下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强部件包含与前轮相对的纵面部和高强度的横面部。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内容:当车辆正面碰撞时,前轮向车辆后方移动。纵面部限制前轮的向车辆后方的移动。横面部吸收施加于纵面部的碰撞能量。由此,能够抑制由碰撞导致的前柱下部的变形。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身部件包括具有闭合截面的第1构造体和具有闭合截面并焊接于第1构造体的第2构造体。专利文献2记载了如下内容:因此,车身部件包含仅由第1构造体构成的区域、由第1构造体和第2构造体构成的区域。总之,车身部件包含板厚不同的两个区域。由此,车身部件的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提高。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车身部件包括U字形的第1部件和U字形的第2部件。专利文献3记载了如下内容:在第1部件的端部和第2部件的端部分别设有狭缝。第1部件的狭缝以与第2部件的狭缝重叠的方式配置,第1部件与第2部件相互焊接。因而,在车身部件的一部分两个部件重叠,因此强度提高。由此,即使不具备作为额外构件的加强板等,车身部件的强度也较高。
除了专利文献1~3以外,作为谋求强度和刚度的提高的技术,考虑将前柱的材料设为激光拼焊面板(以下也称为“TWB”。)或设为连续变截面板(以下也称为“TRB”。)。另外,考虑在前柱的一部分安装加强板。
TWB是将材质或板厚不同的多个金属板利用焊接组合而成的材料。由TWB成形的部件局部具有板厚差、强度差或这两者。
TRB是利用特殊的滚轧成形的金属板,是板厚连续地变化的材料。由TRB成形的部件局部具有板厚差、强度差或这两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8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310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2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技术中,在前柱外部件中,很难说能够充分地提高有助于碰撞特性的强度和有助于行驶稳定性的刚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且高刚度的前柱外部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柱外部件包含玻璃面侧凸缘部、车门侧凸缘部、将玻璃面侧凸缘部和车门侧凸缘部相连的主体部。该前柱外部件包括第1构件和第2构件。第2构件的板厚与第1构件的板厚相同或比第1构件的板厚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51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空调设备
- 下一篇:密钥交换系统、通信装置、密钥交换方法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