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聚酰胺树脂成型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56571.0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7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鲇泽佳孝;前田健作;梅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23/26;C08L53/02;C08K5/09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树脂 组合 以及 成型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可以形成对循环疲劳等连续负荷的疲劳极限足够高的成型品,兼具了在大型/厚壁成型品中也不会发生欠注和焊接部位强度下降的高流动性和高机械特性,并且耐磨性优于现有的产品,模具脱模性也优异。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改性苯乙烯系共聚物(B)3~10质量份、改性高密度聚乙烯(C)0.5~5质量份以及脂肪族金属盐(D)0.05~2质量份,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0g/10分钟以上、小于60g/10分钟,并且65%RH平衡吸水率小于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详细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滑动摩擦系数低、粗糙磨损量(abrasive wear)少、循环疲劳引发的性能下降少的聚酰胺树脂成型品(例如,滑动部件等)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特别适于汽车用的车门限位器和齿轮等需要滑动特性的机械部件等。
背景技术
由于聚酰胺树脂的机械特性、耐磨性优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齿轮、凸轮轴承等滑动部件。对于用于此种用途的塑料材料,有必要满足以下条件。
1)滑动摩擦系数低
2)粗糙磨损量(Taber Abrasive Wear)少
3)机械特性优良,即耐循环疲劳等连续负荷的疲劳极限较高
4)软化温度高
5)容易成型
但是,以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等并未充分具备上述特性,特别是无法将粗糙磨损量抑制得较低、并且存在耐循环疲劳等连续负荷的疲劳极限不充分的问题。
因此,对于聚酰胺树脂,以降低其摩擦系数为目的,市场上销售有混入了特氟龙(注册商标)树脂、硅油、矿物油、高密度聚乙烯等的树脂,但这些添加剂与聚酰胺树脂不相容或界面不粘结,因此,粗糙磨损量仍然较大,耐循环疲劳等连续负荷的疲劳极限也不充分。
另外,作为其他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有提案提出了将乙烯/丙烯/1,4-己二烯和乙烯/马来酸酐的混合物添加到聚酰胺树脂中(专利文献1),虽然通过提高抗冲击性可以多少提升耐循环疲劳等连续负荷的疲劳极限,但是粗糙磨损量并未降低。
另一方面,有提案提出了通过在聚酰胺树脂中添加酸改性苯乙烯系共聚物和酸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来提高耐连续负荷的疲劳极限、并大幅改善滑动摩擦系数和粗糙磨损量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2)。但是,在需要成型滑动部件大型化、且同时具有厚壁化部分和薄壁化部分等复杂部件的情况下,以往的材料出现了流动性低、成型时会出现欠注、焊接部位强度变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使用低粘度树脂来提高流动性的话,强度、刚性、冲击强度会下降,因此,需要同时兼具这两种特性的材料。另外,含有所述苯乙烯系共聚物或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随着成型品的变大,成型时会明显出现粘在模具上而无法剥离的脱模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1-143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1760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可以形成对循环疲劳等连续负荷的疲劳极限足够高的成型品,兼具了在大型/厚壁成型品中也不会发生欠注和焊接部位强度下降的高流动性和高机械特性,并且耐磨性优于现有的产品,模具脱模性也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有以下构成。
[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改性苯乙烯系共聚物(B)3~10质量份、改性高密度聚乙烯(C)0.5~5质量份以及脂肪族金属盐(D)0.05~2质量份,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0g/10分钟以上、小于60g/10分钟,并且65%RH平衡吸水率小于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56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