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编针织织物和可拉伸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65179.2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0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森下健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18 | 分类号: | D04B21/18;A41B17/00;A47G9/02;A61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孙微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织物 拉伸 制品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经编针织织物,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经编针织织物包括:具有拉伸性并且沿纬向布置的多根经纱;和具有非拉伸性的纬纱,其中该纬纱3被布置成在该多根经纱之间曲折行进,并且该纬纱与该多根经纱中的任一根经纱形成折叠后部,并且与该多根经纱中的任一根经纱形成闭环的环折叠后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经编针织织物和可拉伸制品。
背景技术
JP 2018-131718A公开了一种经编针织织物,该经编针织织物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是弹性纱线,并且第三纱线是非弹性纱线。第一纱线的摆动宽度(跨接纱线的数量)小于第二纱线的摆动宽度和第三纱线的摆动宽度。也就是说,第一纱线是具有相对小的摆动宽度的弹性纱线,第二纱线是具有相对大的摆动宽度的弹性纱线,并且第三纱线是具有相对大的摆动宽度的非弹性纱线。在该经编针织织物中,通过组合三种类型的纱线诸如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沿经向的拉伸性增大,沿纬向的拉伸性减小,并且卷曲受到抑制。
发明内容
要求可拉伸制品中使用的经编针织织物薄且轻,以便提高透气性,同时增强沿一个方向的拉伸性。然而,当通过减少要使用的纱线的数量或通过降低纱线的密度使经编针织织物薄且轻时,推测会发生卷曲或纱线捻合或发生撕裂。因此,要求经编针织织物薄且轻,同时保持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经编针织织物包括:具有拉伸性并且沿纬向布置的多根经纱;和具有非拉伸性的纬纱,其中纬纱相对于多根经纱中定位在沿纬向的两个端侧中的每个端侧上的经纱形成折叠后部,并且纬纱与多根经纱中定位在沿纬向的中心侧的经纱形成闭环。
由于经编针织织物包括具有非拉伸性的纬纱和具有拉伸性的多根经纱,因此可以实现沿经向的高拉伸性,并且通过组合两种类型的纱线并将纱线的针织图案的数目设置为两个来使经编针织织物薄且轻。在本公开中,“纱线的类型”指示纱线厚度、纱线材料等的类型,并且“图案”指示纱线针织模式的类型。即使当多个“图案”彼此相同时,用作图案的“纱线的类型”也可以彼此不同。在上文所述的经编针织织物中,纬纱与多根经纱中定位在沿纬向的两个端侧上的经纱形成折叠后部,并且与定位在沿纬向的中心侧的经纱形成闭环。在本公开中,“折叠后部”指示其中两根纱线中的一根纱线朝向另一根纱线并且远离另一根纱线向后折叠的图案。“闭环”指示其中纱线形成360°(一圈)或更大的环的图案。如上所述,不可拉伸的纬纱与沿纬向的两个端侧上的经纱形成折叠后部,并且与沿纬向的中心侧的经线形成闭环,由此可以通过两种类型的纱线增加经编针织织物的强度。此外,通过由多根经纱和纬纱形成折叠后部和闭环两个图案,可以使经编针织织物薄且轻,同时增加强度。
纬纱可以跨接至少三根经纱。
纬纱可以形成非环折叠后部,该非环折叠后部相对于多根经纱中定位在沿纬向的两个端侧中的每个端侧上的经纱向后折叠而不形成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的经编针织织物包括:具有拉伸性并且沿纬向布置的多根经纱;和具有非拉伸性的纬纱,其中纬纱被布置成在多根经纱之间曲折行进,并且纬纱与多根经纱中的任一根经纱形成折叠后部,并且与多根经纱中的任一根经纱形成闭环。
在该经编针织织物中,纬纱相对于多根经纱中的任一根经纱形成折叠后部,并且与多根经纱中的任一根经纱形成闭环。因此,对于多根经纱中的每一根经纱,纬纱形成折叠后部和闭环两者,由此可以通过两种类型的纱线增加经编针织织物的强度。在该经编针织织物中,如上所述,由于纬纱具有非拉伸性并且多根经纱具有拉伸性,因此可通过由两种类型的纱线形成的两个图案使经编针织织物薄且轻,并且可以实现沿经向的高拉伸性。
可以交替地提供闭环和折叠后部。
纬纱可以跨接两根经纱,并且纬纱可以相对于两根经纱中的一根经纱形成折叠后部并且与两根经纱中的另一根经纱形成闭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5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造壁炉
- 下一篇:带轮装置以及离心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