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装置及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65381.5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6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萩原义之;山本康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阳日酸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2/00 | 分类号: | B01J2/00;F23D14/02;F23D14/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崔今花;周艳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球状 粒子 制造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装置,其能够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产生量,抑制燃烧中产生的煤灰。本发明提供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装置(10),其包括: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用燃烧器(11);立式的球状化炉(15);氨供给源(12);氧供给源(13);位于氨供给源(12)与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用燃烧器(11)之间的氨供给线(L1);以及位于氧供给源(13)与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用燃烧器(11)之间的氧供给线(L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装置及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通过将无机质的粉体原料穿过火焰中来制造无机质球状化粒子(以下,有时简称为“球状化粒子”)的方法(专利文献1~3)。
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装置中,如图10所示,原料粉体从原料供给机(进料器)A供给,与从载气供给装置A’供给的载气一起运送到燃烧器B。向该燃烧器B供给来自氧供给设备C的氧和来自LPG供给设备D的燃料气体(液化石油气:LPG)。然后,包括在立式炉E内的火焰中球状化的粒子在内的排气通过从路径F导入立式炉E的底部的空气冷却(温度稀释),由后段的旋风分离器G和袋滤器H捕集球状化粒子。
这里,为了使原料粉体在燃烧器形成的火焰中形成为球状,需要高温的火焰,因此,作为图10中所示的燃烧器B,通常使用采用燃料气体和纯氧的氧燃烧燃烧器(以下,有时简称为“氧燃烧器”)。
作为这样的氧燃烧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扩散型燃烧器,其为同心圆状的双重管,具有在其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多个小管的结构。
另外,在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同心四重管结构的扩散型氧燃烧器。具体而言,专利文献2、3所公开的扩散型燃烧器被形成为如下结构:从中心向燃烧室将氧气或富氧气体作为载气来供给原料粉体,从该中心的外周供给燃料气体,再从该外周的外周供给一次氧和二次氧,在最外周设置有用于冷却燃烧器的冷却水通道。
这样,在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氧燃烧器中,由于使燃料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氧气)在燃烧室混合燃烧,因此能够得到高温的氧燃烧火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45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314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31222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现有的氧燃烧器中,由于一般使用城市煤气或LPG等包含碳源的燃料气体,因此燃烧时大量产生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
另外,当发生不完全燃烧时,由于会产生作为固体碳的煤灰,因此有可能在成为产品的无机质球状化粒子中混入微量的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装置及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方法,其能够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产生量,抑制在燃烧中产生的煤灰。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结构。
[1]一种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装置,包括:
使用包含氨的燃料气体和含有氧的助燃性气体的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用燃烧器;
立式的球状化炉,所述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用燃烧器垂直向下连接于所述球状化炉的炉顶部;
氨供给源;
氧供给源;
位于所述氨供给源与所述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用燃烧器之间的氨供给线;以及
位于所述氧供给源与所述无机质球状化粒子制造用燃烧器之间的氧供给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阳日酸株式会社,未经大阳日酸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5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假体和制造内假体的方法
- 下一篇:密闭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