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精密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67910.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0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S·阿尔塞纳;P·拉齐维;N·卡拉布雷托;C·杰奎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苏瓦尔肯联铝业;瓦莱肯联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21/08;C22C21/00;C22F1/043;C22F1/047;C22F1/05;C22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王媛;谢小寒 |
地址: | 法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精密 | ||
1.制造铝合金板的方法,所述铝合金板的最终厚度为8至50mm,其中
a)铸造具有以下组成的铝合金轧制锭:以重量%计,Si:0.7-1.3;Mg:0.6-1.2;Mn:0.65-1.0;Fe:0.05-0.35;至少一种选自Cr:0.1-0.3和Zr:0.06-0.15的元素;Ti0.15;Cu0.4;Zn0.1;其他的元素各自0.05且总量0.15,其余为铝,
b)将所述轧制锭均质化,
c)将所述轧制锭在至少340℃的温度下轧制以获得厚度为至少12mm的板,
d)任选地对由此获得的板进行热处理和/或冷轧,
e)对任选地进行热处理和/或冷轧的板进行固溶热处理,并对其进行淬火,
f)将如此固溶热处理和淬火的所述板通过永久伸长率为1至5%的受控拉伸来消除应力,
g)对如此拉伸的板进行时效处理,
h)任选地,对如此时效处理的所述板进行机加工以获得最终厚度为至少8mm的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Mn含量为0.8至1.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Cr含量为0.15至0.25重量%,而Zr含量小于0.05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Fe含量为0.08至0.15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Cu含量小于0.05重量%,且优选小于0.04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均质化温度为515℃至54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轧温度保持在至少350℃,并且在热轧期间道次的最大压下率小于5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轧温度保持在至少350℃,并且在热轧期间道次的最大压下率小于5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轧温度不超过450℃,且优选不超过4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轧的出口温度不超过410℃,且优选不超过400℃。
11.板,其厚度为8至50mm,并且由具有以下组成的铝合金制成:以重量%计,Si:0.7-1.3;Mg:0.6-1.2;Mn:0.65-1.0;Fe:0.05-0.35;至少一种选自Cr:0.1-0.3和Zr:0.06-0.15的元素;Ti0.15;Cu0.4;Zn0.1;其他的元素各自0.05且总量0.15,其余为铝,所述板可通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所述的板,其屈服强度Rp0.2(LT)为至少240MPa、优选至少250MPa且优选至少260MPa,和/或极限抗拉强度Rm(LT)为至少280MPa、优选至少290MPa且优选至少300MPa,和/或断裂伸长率A%为至少8%、优选至少10%且优选至少1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板,使得L和LT方向上的最大挠度差乘以轧制出口厚度的乘积小于4且优选小于3,为获得最大挠度差值所考虑的挠度差首先是获得在尺寸为400mm×30mm×轧制出口厚度的棒材上测得的挠度与同一棒材在机加工其厚度的1/4之后测得的挠度之间的挠度差,其次是获得前一棒材测得的挠度与对该前一棒材补充机加工其厚度的1/4之后测得的挠度之间的挠度差,所有的挠度测量均采用将棒材放置在两个相距390mm的支撑件上而进行,挠度以mm表示,所有的测量均在任选的最后机加工步骤之前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苏瓦尔肯联铝业;瓦莱肯联铝业有限公司,未经伊苏瓦尔肯联铝业;瓦莱肯联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79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聚合物、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树脂膜和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