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电容器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73728.0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6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立石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30;H01G4/0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志健;林明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电容器 元件 | ||
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包含:使连续方向相差180°的金属层每1片反转并且层叠的薄膜层叠体;和分别在薄膜层叠体的一对端面形成的第1金属电极以及第2金属电极。金属层具有共同金属层和与其电连接的多个带状金属层。在薄膜层叠体的y方向的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任一端面,具备在薄膜层叠方向连续的使薄膜层叠体与第1金属电极分离的槽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薄膜电容器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记载于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第59840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包含:
长方体状的薄膜层叠体,将一面配设有金属层、且在该一面的第1方向的一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连续的边缘部绝缘区域的电介质薄膜,以所述边缘部绝缘区域的俯视位置每隔1片重叠的方式,使所述一面中的第1方向的朝向每片反转180°地层叠有多片,
与所述金属层电连接的第1金属电极以及第2金属电极,所述第1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2金属电极分别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对端面形成;
至少与所述第1金属电极电连接的所述金属层具有:
共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一面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边的边缘部且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多个带状金属层,所述带状金属层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共同金属层电连接;
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任一端面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在薄膜层叠方向连续且使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切断面露出的电极与所述第1金属电极分离。
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金属化电介质薄膜的俯视图。
图1B是表示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表示薄膜的层叠状态的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表示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从上方观察薄膜电容器元件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形成位置的剖视图。
图2B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形成位置的俯视图。
图3A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图3B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图3C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图4A是另一金属层图案的电介质薄膜的俯视图。
图4B是使用另一金属层图案的电介质薄膜的薄膜层叠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爆炸立体图。
图6是表示薄膜层叠后的元件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表示喷镀金属电极后的元件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表示形成绝缘用的槽后的元件的结构、和槽的形成位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绝缘用的槽的形成位置不同的元件的例子。
图10是绝缘用的槽的形成位置不同的元件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73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片清洗装置和基片清洗方法
- 下一篇: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