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阳离子交换色谱期间的高盐加载调节以去除产物相关杂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77935.3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6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L·迪亚兹;N·戈麦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进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06 | 分类号: | C07K16/06;C07K1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3 | 代理人: | 王思琪;王建秀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离子 交换 色谱 期间 加载 调节 去除 产物 相关 杂质 | ||
本发明涉及在阳离子交换色谱期间的高盐加载调节,用于去除在制造重组多特异性蛋白期间的低等电点产物相关杂质。
本申请要求2019年11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931,863的权益,将其通过引用特此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药剂制造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阳离子交换纯化操作期间去除低等电点产物相关杂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抗体产品是生物药剂市场上最大的领域,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的销售额。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商业开发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且第一批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获得批准,此后一直处于持续发展和扩大。尽管单克隆抗体以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与靶标结合,并且对于一些适应症已经是非常成功的治疗性治疗,但单克隆抗体也有局限性。单克隆抗体与单一靶标结合;然而许多疾病是多因性的。在癌症免疫疗法中,单一靶标治疗可能不足以破坏或固定癌细胞。另外,一些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患者可能对治疗无响应,或出现耐药性。
已开发出新的抗体样结构,例如抗体Fab片段、Fc融合蛋白、抗体-药物偶联物、乙二醇工程化的抗体,尤其是双特异性和其他多特异性抗体样结构,以应对这些挑战。这些抗体样结构,特别是双特异性抗体,相对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了改进,并经证明是有效的具有多种形式的新一代生物治疗剂,可以将其开发用于应对甚至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适应症。
双特异性抗体是这些抗体样结构中最多样化的一组,其框架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以满足治疗适应症的需求。这些结构将抗体的结合特性与另外的分子特性(经工程化以适应所需的疾病适应症)组合。正在开发双特异性抗体,用于多种适应症和用途,如将免疫效应细胞重新定向至肿瘤细胞以针对癌症进行免疫应答、阻断信号传导途径、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阻断细胞因子、穿越血脑屏障、诊断测定、治疗病原体、以及作为递送剂。(Sedykh等人,Drug Design,Development and Therapy[药物设计、开发和疗法]18(12),195-208,2018;Walsh,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32(10),992-1000,2014;Ecker等人,mAbs 7(1),9-14,2015;Spiess等人,Mol Immunol[分子免疫学]67,95-106,2015;Fan等人,J HematolOncology[血液与肿瘤学杂志]8:130-143,2015;Williams等人,ProcessDesign for Bispecific Antibodies[双特异性抗体的过程设计],BiopharmaceuticalProcessing,Development,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es[生物药剂加工、开发、设计与过程实现],Jagschies等人编辑,爱思唯尔有限公司(Elsevier Ltd),第837-855页,2018)。
这些多特异性蛋白的开发带来了新的生物制造挑战,特别是关于产品不稳定性和低表达产量。特别地,多特异性蛋白的纯化由于形成产品相关变体(例如同二聚体、半抗体、聚集体、高分子量物质和低分子量物质等)而变得复杂。这些变体与目的多特异性蛋白共同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例如电荷),这使得在纯化期间难以将其分离。这些产物相关杂质降低了多特异性药物产品的产量和活性,并且影响了制造过程的稳健性。
在阳离子交换色谱单元操作期间,与目的多特异性蛋白具有相似电荷(等电点)的产物相关杂质可与多特异性蛋白共洗脱,从而使纯化复杂化并且产量降低。在洗脱之前分离低pI产物相关杂质将是有益的。本文所述的发明通过在阳离子交换色谱期间提供高盐加载调节以去除这些低pI杂质来满足此需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进公司,未经安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77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