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控制进入心包空间的医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78759.5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7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S·托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S·托伊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丽军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控制 进入 心包 空间 医疗 装置 | ||
1.一种用于将制剂和/或治疗物质递送到器官的医疗装置,所述装置包含:
外管状主体,所述外管状主体包含第一近端、第一远端、在所述第一近端和所述第一远端之间延伸的第一管腔和从所述第一近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远端的第一纵轴;
内管状主体,所述内管状主体包含第二近端、第二远端、在所述第二近端和所述第二远端之间延伸的第二管腔和从所述第二近端延伸到所述第二远端的第二纵轴,
所述内管状主体可移动地安置在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管腔内,
所述内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二近端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近端,并且
所述内管状主体能沿着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纵轴从第一位置移位到第二位置;
组织接合构件,所述组织接合构件包含第三近端、第三远端和从所述第三近端延伸到所述第三远端的第三纵轴,
所述组织接合构件附接到所述内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二远端,
所述组织接合构件是螺旋形状并且被配置成当所述内管状主体绕所述第二纵轴旋转时以螺旋样移动方式移动,
所述组织接合构件被配置成穿透到靶组织中并且在所述组织接合构件绕所述第二纵轴旋转时通过所述螺旋样移动使所述医疗装置锚定到所述靶组织上,
所述组织接合构件处于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管腔中,当所述内管状主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组织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三远端相对于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远端凹陷,并且当所述内管状主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组织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三远端延伸出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远端,
其中当所述内管状主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所述组织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三纵轴与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纵轴和所述内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二纵轴基本上平行;和
至少一个递送机构,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具有第四近端和第四远端,
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位于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管腔中,
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外管状主体,
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能沿着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纵轴从第三位置移位到第四位置,
当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的所述第四远端相对于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远端凹陷,
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的所述第四远端被配置成当所述至少一个递送机构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延伸出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远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外管状主体由不锈钢制成,
所述外管状主体的外径从所述第一远端向所述第一近端增加,并且
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远端是斜切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进一步包含:
尖端,所述尖端附接到所述组织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三远端,其中
所述尖端的自由端是钝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进一步包含齿轮,其中
所述齿轮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内管状主体的所述移动,
所述齿轮相对于所述外管状主体的可旋转范围被限制在第一预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当所述内管状主体绕所述第二纵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内管状主体和所述组织接合构件向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远端移动,并且
当所述内管状主体绕所述第二纵轴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内管状主体和所述组织接合构件向所述外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近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进一步包含:
弹簧;和
拇指按钮,其中
所述弹簧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内管状主体的移动,并且
所述拇指按钮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弹簧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内管状主体相对于所述外管状主体的可旋转范围被限制在第一预定角度,并且
所述拇指按钮的操作允许所述内管状主体相对于所述外管状主体渐进性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托伊,未经S·托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787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控制装置
- 下一篇:碳纳米管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