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交通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80925.5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0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金泰庆;金奈映;崔种鹤;李承宦 | 申请(专利权)人: | SK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27/08 | 分类号: | H01F2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徐婕超;王卫彬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装置 包含 交通工具 | ||
根据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通过在磁性部分的内部或在磁性部分和线圈部分之间包括绝缘散热部分来有效地排出热量。因此,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有效地用于需要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大容量电力传输的交通工具,例如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设备和包括该无线充电设备的交通工具。更具体地,该实施例涉及一种通过散热结构提高充电效率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包括该无线充电装置的交通工具,例如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信息通信领域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将电力、电子、通信、半导体等全面结合的各种技术不断发展。此外,随着电子设备的移动性越来越强,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研究正在通信领域积极开展。特别是,对向电子设备无线传输电力的方法的研究正在被积极地进行。
无线电力传输是指在提供电力的发射器和接收电力的接收器之间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况下,使用电感耦合、电容耦合或诸如天线的电磁场谐振结构通过空间无线传输电力。无线电力传输适用于需要大容量电池的便携式通信设备、电动汽车等。由于触点不外露,因此短路的风险很小,可以防止有线方式的充电失败现象。
同时,随着近年来对电动汽车的兴趣迅速增加,对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兴趣也在增加。各种充电方式已经出现,例如使用家用充电器为电动汽车充电、更换电池、快速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一种新的充电商业模式也开始出现(参见韩国专利公开第2011-0042403号)。此外,正在测试的电动汽车和充电站开始在欧洲脱颖而出。在日本,电动汽车和充电站正在试点,由汽车制造商和电力公司牵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开第2011-0042403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传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中,如图3所示,,磁性单元(300')设置在线圈单元(200')附近以提高无线充电效率,以及用于电磁屏蔽的屏蔽单元(400')设置成与磁性单元(300')隔开预定间隔。
无线充电装置在无线充电操作期间由于线圈单元的电阻和磁性单元的磁损耗而产生热量。特别是无线充电装置中的磁性单元在靠近具有高电磁波能量密度的线圈单元的部分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可能会改变磁性单元的磁性特性,并导致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阻抗失配,从而降低充电效率。结果,热量的产生反过来又加剧了。然而,由于这种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电动汽车的下部,因此采用密封结构来防尘、防水和减震。因此,难以实现散热结构。
作为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已经发现如果在磁性单元内部或在磁性单元与线圈单元之间设置绝缘散热单元,则可以容易地散热。
相应地,本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散热的无线充电装置及包括该无线充电装置的交通工具。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包括导线;屏蔽单元设置在线圈单元上;磁性单元设置在线圈单元与屏蔽单元之间;以及绝缘散热单元设置在磁性单元内部或磁性单元与线圈单元之间。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外壳;线圈单元,设置于外壳内且包括导线;屏蔽单元设置在线圈单元上;磁性单元设置在线圈单元与屏蔽单元之间;以及绝缘散热单元设置于磁性单元内部或磁性单元与线圈单元之间。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在发热的线圈单元或磁性单元附近设置散热单元,能够有效地散热。
具体地,在无线充电装置中,散热单元可以设置在磁性单元和线圈单元之间,以同时处理磁性单元和线圈单元产生的热量,也可以设置在磁性单元内部以有效地处理磁性单元内部产生的热量。此外,散热单元可以连接到屏蔽单元以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到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C株式会社,未经SK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0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声波的人员检测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多晶片空间单传送腔室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