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弧路径形成部及包括其的直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82489.5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6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柳政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LS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38 | 分类号: | H01H50/38;H01H50/44;H01H50/54;H01H51/01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崔炳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 路径 形成 包括 直流 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路径形成部和直流继电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弧路径形成部包括复数个磁铁部。各个磁铁部与复数个固定触头邻近地配置。与一个固定触头邻近地配置且彼此相向的复数个磁铁部中彼此相向的各个相向面和与另一个固定触头邻近地配置的磁铁部中面向彼此的各相向面具有相同的极性。由此,形成于各个固定触头的电磁力的方向沿着彼此远离的方向形成且与中心部远离。由此,能够使因所产生的电弧而引起的电弧路径形成部和直流继电器的各个结构要素的受损最小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弧路径形成部以及包括该电弧路径形成部的直流继电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既能利用电磁力来形成电弧的排出路径,又能够防止直流继电器受损的结构的电弧路径形成部以及包括该电弧路径形成部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直流继电器(Direct current relay)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传递机械性驱动或传递电流信号的装置。直流继电器也被称为电磁开关(Magnetic switch),一般被分类为电路开闭装置。
直流继电器包括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固定触头以能够通电的方式与外部的电源和负载相连接。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可以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
通过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之间的接触和分离,来允许或阻断经由直流继电器的通电。所述移动通过向可动触头施加驱动力的驱动部来实现。
当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被分离时,在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电弧(arc)。电弧是高压、高温的电流的流动。因此,需要迅速地经由预先设定的路径从直流继电器排出所产生的电弧。
电弧的排出路径由设置于直流继电器的磁铁来形成。所述磁铁在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相接触的空间内部形成磁场。可以利用由所形成的磁场和电流的流动而产生的电磁力来形成电弧的排出路径。
参照图1,示出了设置于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1000的固定触头1100和可动触头1200相接触的空间。如上所述,在所述空间设置有永久磁铁1300。
永久磁铁1300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一永久磁铁1310和位于下侧的第二磁铁1320。第一永久磁铁1310的下侧被磁化(magnetize)为N极,而第二永久磁铁1320的上侧被磁化为S极。由此,磁场沿着从上侧朝下侧的方向形成。
在图1的(a)中,示出了电流经由左侧的固定触头1100流入并经由右侧的固定触头1100流出的状态。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如斜线阴影箭头所示,电磁力的方向朝外侧形成。因此,所产生的电弧可以沿着电磁力的方向排出到外侧。
相反地,在图1的(b)中,示出了电流经由右侧的固定触头1100流入并经由左侧的固定触头1100流出的状态。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如斜线阴影箭头,电磁力的方向朝内侧形成。因此,所产生的电弧沿着电磁力的方向向内侧移动。
在直流继电器1000的中央部分、即各个固定触头1100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用于使可动触头1200在上下方向上驱动的复数个构件。作为一例,在所述位置设置有轴、贯穿插入于轴的弹簧构件等。
因此,如图1的(b)所示,在所产生的电弧朝中央部分移动的情况下,存在所述位置上设置的复数个构件因电弧的能量而受损的隐患。
并且,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1000内部所形成的电磁力的方向取决于在固定触头1200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因此,优选地使电流在固定触头1100中仅向预先设定的方向流动,即仅向图1的(a)所示的方向流动。
即,使用者在每次使用直流继电器时,均需要考虑电流的方向。这可能会给直流继电器的使用带来不便。并且,与用户的意图无关地,也无法排除因操作不熟练等导致的施加于直流继电器的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的状况。
在此情况下,设置于直流继电器的中央部分的构件可能会因所产生的电弧而受损。由此,不仅降低直流继电器的耐久性,还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电气株式会社,未经LS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2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