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长转换元件、波长转换装置及发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84055.9 | 申请日: | 2020-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6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菅野透;青森繁;由井英臣;植木智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21/14 | 分类号: | G03B21/14;G02B5/20;F21S2/00;F21V9/30;F21S4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郝家欢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转换 元件 装置 发光 系统 | ||
提供导热性优异、发光效率高的波长转换元件。波长转换元件包括:粘合剂;多个荧光体粒子,其分散在所述粘合剂内,接受激发光发出规定的波段光;以及多个空隙,分散在所述粘合剂内,所述空隙的至少一部分在至少一部分内壁上具备由金属醇盐形成的第一覆盖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波长转换元件、波长转换装置及发光系统。本公开基于2019年12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9-219630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已知将蓝色激光等激发光照射到将荧光体粒子分散在粘合剂内而成的波长转换元件上,提取所产生的荧光进行利用。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波长转换元件,其具备在透光性介质中分散有荧光体粒子的防反射部,且在荧光体粒子的表面设置有微细凹凸结构。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荧光体层组合物,其具备:由透光性凝胶构成的粘合剂以及分散在该粘合剂内的荧光体粒子,所述透光性的凝胶由金属醇盐或金属醇盐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891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9/004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由粘合剂1内分散有荧光体粒子2而成的荧光膜构成的背景技术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截面图。另外,图9是背景技术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截面的SEM图像。背景技术的波长转换元件通常通过将包含粘合剂1和荧光体粒子2的组合物利用烧制等使其干燥来制造。
如图2及图9所示,背景技术的波长转换元件在其制造工序中,由于在烧制时产生裂纹,因此在粘合剂1及荧光体粒子2之外,在内部还包含多个空隙4。这些空隙4通过阻断波长转换元件内部的热传导X,使波长转换元件的热导率降低。因此,背景技术的波长转换元件中,即使使用能够通过激发光的照射高亮度地发光的荧光体粒子,也存在波长转换元件的温度容易变为高温,荧光体粒子的发光效率降低而无法得到期望的荧光发光强度的问题。
对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波长转换元件通过在荧光体粒子的表面设置微细凹凸结构,尝试提高激发光向荧光体粒子的入射效率以及所产生的荧光的提取效率。然而,该波长转换元件的内部存在空隙。另外,在利用硅酮树脂、玻璃等透光性介质填埋设置于荧光体粒子表面的纳米尺寸的微细结构的间隙时,可能产生气泡。因此,由于空隙及气泡的存在,热传导率较低,荧光体粒子的发光效率容易降低。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荧光体层组合物是抑制荧光体粒子与粘合剂的界面的反射,尝试提高荧光体粒子的激发光吸收及产生的荧光的取出效率。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公开通过烧制等产生的空隙,依然存在因空隙的存在导致的导热率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导热性优异、发光效率高的波长转换元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粘合剂;多个荧光体粒子,其分散在所述粘合剂内,接受激发光发出规定的波段光;以及多个空隙,分散在所述粘合剂内,所述空隙的至少一部分在至少一部分内壁上具备由金属醇盐形成的第一覆盖膜。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能够提供导热性优异、发光效率高的波长转换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涉及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背景技术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40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