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高炉设备进行转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84168.9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7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彼得·金策尔;吉勒·卡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00 | 分类号: | C21B9/00;C21B5/06;C21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张佳 |
地址: | 卢森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炉 设备 进行 转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换高炉设备的方法,高炉设备包括:高炉;初始炉灶;顶部气体供应系统;冷风供应系统;热风供应系统。方法包括:操作初始炉灶时,构建合成气炉灶以及合成气供应系统;将第一合成气炉灶连接至顶部气体供应系统、冷风供应系统和热风供应系统并对第一合成气炉灶进行操作;将第一初始炉灶从顶部气体供应系统、冷风供应系统和热风供应系统断开连接;对第一初始炉灶进行转换;将第一初始炉灶连接至顶部气体供应系统;将第一合成气炉灶从冷风供应系统和热风供应系统断开连接,将第一初始炉灶和第一合成气炉灶连接至气体组合物供应系统;对第一初始炉灶和第一合成气炉灶进行操作,将合成气经由合成气供应系统供应至高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高炉设备进行转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尽管有比如在电弧炉内使废料融化或直接还原的替代方法,但如今的高炉仍然代表了最广泛使用的钢铁生产过程。高炉装备的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离开高炉的高炉气体。由于这种气体在高炉顶部离开高炉,因此通常也称为“顶部气体”。虽然在早期,这种高炉气体可能被简单地排放到大气中,但长期以来这一直被认为是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过度负担。高炉气体中的一种成分是CO2,CO2对环境有害并且对于工业应用而言大多是没有价值的。实际上,离开高炉的高炉气体通常包含高达20vol%至30vol%的CO2浓度。除此之外,高炉气体通常包含大量的N2、CO、H2O和H2。然而,N2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炉是使用热空气还是(纯)氧。
主要是为了减少焦炭的使用量,建议从高炉回收高炉气体,对高炉气体进行处理以提高高炉气体的还原潜力,并将高炉气体喷射回到高炉以有助于还原过程。一种方法是通过变压吸附(PSA)或真空变压吸附(VPSA)来降低高炉气体中的CO2含量。PSA/VPSA装备生产富含CO和H2的气体的第一流和富含CO2和H2O的气体的第二流。气体的第一流可以用作还原气体并且被馈送回到高炉中。这种方法的一个示例是ULCOS(超低CO2炼钢)过程,除了回收的气体的第一流外,煤粉和冷氧被馈送到高炉中。这种炉灶也被称为“顶部气体回收OBF”(氧高炉)。气体的第二流可以从装备移除,并且在提取剩余的热值后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有争议的是将富含CO2的气体泵入到地下的穴中进行储存。此外,虽然PSA/VPSA装备可以将高炉气体中的CO2含量从大约35vol%显著降低至约5vol%,但PSA/VPSA装备的获取、维护和操作非常昂贵,并且需要大量空间。
还提出了重整高炉气体以获得可以用于多种工业目的的合成气体(也称为合成气)。根据最常见的重整过程,高炉气体与含有至少一种碳氢化合物(例如CH4和可能更高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的燃料气体混合。在所谓的干重整反应中,燃料气体的碳氢化合物与高炉气体中的CO2反应生成H2和CO。在所谓的湿重整反应中,碳氢化合物与高炉气体中的H2O反应也用于生产H2和CO。无论哪种方式,都获得了H2和Co的浓度显著增加的合成气体。还提出了使用这种合成气体作为还原气体,这种合成气体可以循环使用,即被重新引入到高炉中。
根据一种方法,合成气在风口水平处与热风(即热空气)和/或冷氧以及辅助燃料比方说例如是煤粉、天然气、焦炉煤气或其他燃料一起被馈送到高炉中。这种类型的炉灶也可以称为“合成气高炉”。热风通常在热风炉灶也称为Cowpers中生产。还提出了对炉顶部气体进行燃烧以生产热,所述热被传递至热风炉灶并且从炉灶传递至热风。对于如何引入合成气还存在其他可能方式。例如,合成气可以在风口水平上方的炉身水平处被引入,而“常规”热风则在风口水平处被引入。通常,使用合成气减少了高炉有效操作所需的热风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4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