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设置有凹陷式湍流发生器的叶片间壁的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85976.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7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艾米丽·阿吉·安托尼特·查萨尼;A·R·A·布吕内;塞德里克·扎卡尔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K3/06 | 分类号: | F02K3/06;F02C7/14;F28F13/12;F02C7/18;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寇毛;李维凤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设置 凹陷 湍流 发生器 叶片 间壁 热交换器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空气流穿过的涡轮机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定子(6),该定子包括相对于纵向轴线(AX)径向延伸的导流叶片(7),至少一个在两个周向连续的导流叶片(7)的径向外端部之间延伸的叶片间平台(19),每个叶片间平台(19)具有面向轴线(AX)的外表面(21),相对于在运行期间涡轮机中的气流方向位于定子(6)的下游(AV)的热交换器(16),所述定子(6)包括在叶片间平台(19)的延伸部分中延伸的热交换表面(18)。根据本发明,位于热交换表面(18)的上游延伸部分(AM)中的至少一个叶片间平台(19)在其外表面(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湍流发生器(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轮机,例如涡轮喷气发动机,至少一个气流流道通过该涡轮机,该流道由该发动机的内壁界定。
背景技术
在这种发动机中,空气被允许进入进气涵道中以穿过包括一系列旋转叶片的风扇,然后分成中心主流和围绕主流的次级流。
主流在到达燃烧室之前被压缩机压缩,然后通过穿过涡轮膨胀,之后通过产生推力被释放。次级流就其本身而言由风扇直接推动,以产生额外的推力。
主流和次级流分别在主流道和次级流道中流通,主流道和次级流道通过被看作流道间的空间彼此分开。
该主流道在外部由流道间空间的内壁限定,该次级流道在内部由流道间空间的外壁限定,并且该次级流道在外部由围绕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机舱的内壁限定。
在这种发动机中,轴承、齿轮和其他类型的各种部件由机油润滑,该机油在集成了呈冷却散热器的形式的热交换器的液压回路中流通,确保该机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这种交换器通常用缩略词ACOC表示,意思是“风冷式机油冷却器”,也就是说通过空气冷却并冷却机油。
该交换器固定在喷气发动机的壁上,并从该壁突出,以被通过在喷气发动机中流通而沿着该壁流动的部分气流穿过,以这样的方式冷却液压回路中的机油。
因此,这种交换器构成了凸起形状,实际上构成了障碍物,在发动机的气流中引入压力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集成这种交换器的布置,以限制其引入穿过该喷气发动机的气流的压力损失。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于空气流穿过的涡轮机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定子,该定子包括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延伸的导流叶片,至少一个在两个周向连续的导流叶片的径向外端部之间延伸的叶片间平台,每个叶片间平台包括面向轴线的外表面,以及相对于空气流的流通方向位于定子的下游的热交换器,该定子包括热交换表面,该热交换表面在叶片间平台的下游延伸部分中延伸,其中,位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表面的上游延伸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叶片间平台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湍流发生器。
因此,本发明可以省掉通常布置在这种热交换器中的散热片,以获得最佳的热交换效率,同时减少由于交换器的存在而引入到次级流中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限定的组件,其中,至少一个叶片间平台包括多个湍流发生器,该多个湍流发生器在至少一个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分布。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限定的组件,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的相邻的湍流发生器。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限定的组件,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从外表面突出的湍流发生器。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限定的组件,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外表面具有凹陷形状的湍流发生器。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限定的组件,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湍流发生器,该至少一个湍流发生器能够在停用状态和激活状态之间移动,在停用状态下,该至少一个湍流发生器与外表面齐平以便不产生湍流,在激活状态下,该至少一个湍流发生器相对于外表面形成凸起以产生湍流。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限定的组件,该组件集成了用于控制湍流发生器的激活状态或停用状态的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未经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5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下一篇:光电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