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构造体和电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89812.1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2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崇;伊藤寿晃;尾下庆明;日高秀彦;森谷茂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67;H05K7/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丰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构造 电气 装置 | ||
冷却构造体(50)具备:主体部(10),其具有基座部(11)、从散热面(12)起突出的散热片(13)和突出部(13T);盖构件(20),其配置为覆盖突出部(13T)和散热片(13)而形成流路(18);以及风扇机构(30),风扇机构(30)具有叶片部(31b)、使叶片部旋转的驱动部(31a)以及用于对驱动部供给电力的布线(31c),突出部(13T)具有第1贯通孔(13h),基座部(11)具有与第1贯通孔(13h)连通的第2贯通孔(11h),布线(31c)具有:第1部分(31d),其与驱动部连接,并且配置于盖构件(20)与主体部(10)之间;和第2部分(31e),其与第1部分(31d)连续,并且插通于第1贯通孔(13h)和第2贯通孔(11h)。冷却构造体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和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冷却构造体和电气装置。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平10-14507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电气装置中,在壳体内收容有各种元件(发热源)。在壳体上为了散热而设置有冷却构造体。专利文献1公开的冷却构造体具备风扇机构。以覆盖风扇马达的方式配置有风扇罩,在风扇罩的内侧沿着风扇罩的内壁以环状配置有屏蔽构件。在风扇马达上连接有线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507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冷却构造体中,仅风扇设置为主要的散热单元,在提高散热性能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连接于风扇马达的线束的大致整体以在风扇罩的内侧暴露的状态配置,在提高屏蔽性能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目的在于公开具备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和屏蔽性能双方的结构的冷却构造体和具备这样的冷却构造体的电气装置。
基于本公开的冷却构造体具备:主体部,其具有形成有散热面的基座部、从上述散热面起突出并从上述散热面侧的基端朝向末端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散热片以及由具有导电性的构件形成且从上述散热面起在上述高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并使从发热源接受到的热经过上述散热面和多个上述散热片而放出;盖构件,其具有空气导入口,并配置为从上述末端侧覆盖上述突出部和多个上述散热片,并与上述散热面和多个上述散热片一起形成流路;以及风扇机构,其通过被旋转驱动,产生上述空气导入口这侧成为上游且上述流路这侧成为下游的气流,上述盖构件中至少以覆盖上述突出部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导电性,上述风扇机构具有叶片部、使上述叶片部旋转的驱动部以及用于对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的布线,上述突出部具有第1贯通孔,上述基座部具有与上述第1贯通孔连通的第2贯通孔,上述布线具有:第1部分,其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并且配置于上述盖构件与上述主体部之间;和第2部分,其与上述第1部分连续,并且插通于上述第1贯通孔和上述第2贯通孔。
基于本公开的电气装置具备壳体和收容于上述壳体内的发热源,在上述壳体设置有基于本公开的上述的冷却构造体。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结构,能够获得具备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和屏蔽性能双方的结构的冷却构造体和具备这样的冷却构造体的电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冷却构造体50的电气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冷却构造体50所具备的主体部10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冷却构造体50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且示出实施方式1的冷却构造体50的截面构造。
图5是沿着图1中的V-V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且示出实施方式1的冷却构造体50的其他截面构造。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冷却构造体所具备的主体部10A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冷却构造体所具备的主体部10B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9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功率管理的同步信号块(SSB)配置
- 下一篇:非接触通信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