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至少部分电力驱动的车辆内处理流体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94581.3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3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S·德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希欧1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85 | 分类号: | F16K11/085;F16K11/076;F01P5/12;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秀芬 |
地址: | 德国马尔克***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至少 部分 电力 驱动 车辆 处理 流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至少部分电力驱动的车辆内处理流体的装置(100),装置(100)具有旋转滑阀布置(360),旋转滑阀布置(360)包括绕中心轴线(361)可旋转地布置的设置元件(366)、旋转滑阀壁(363),其中设置元件(366)被布置在旋转滑阀壁(363)内并且可相对于旋转滑阀壁(363)旋转,其中旋转滑阀壁(363)包括布置在第一平面(360A)和第二平面(360B)中的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362A、362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至少部分电力驱动的车辆内处理流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也被称为能量优化模块或热管理装置。热管理装置本质上履行优化机动车辆中热能平衡的任务,目的是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确保发动机在每个运行点的冷却并且优化内部舒适度。其目的是在内燃机、变速箱或乘客舱中以最佳方式传导热流(例如供热和散热),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内部舒适度。热量借助热传递介质(例如冷却剂或空气)从一个物体传输到另一物体,通常是通过强制对流。热量经由热交换器(例如散热器、增压空气冷却器、EGR冷却器或空调冷凝器)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流体的质量流量尤其通过泵来维持。充足的冷却空气质量流量通常由气流确保,因此许多车辆配备有电力驱动散热器风扇(如果气流不充足)。
这种热管理模块在现有技术中是充分已知的。例如,从WO 2017/223232 A2已知集成的冷却剂瓶布置。冷却剂瓶布置包括被配置为用于热系统中的容器。这样的热系统的示例包括电池供电的电动车辆的冷却/加热系统、发电机(例如,基于发动机的系统)、其他物理设施装备等。这样的储存器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二区段在存储接口处与第一区段连接以形成被配置为存储流体介质和/或使流体介质流动的储存器。第一区段可以包括为流体介质的流动提供通路的一体式通道。储存器还可以包括部件接口,该部件接口被配置为便于部件与其连接。这样的部件包括例如泵、电池泵、传动系统泵、冷却机、加热器、过滤器、曝气器、阀、连接器、风扇或冷却器。
此外,从DE 10 2018 102 542 A1已知一种用于在车辆、特别是至少部分电力驱动的车辆内处理至少一种流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板状的第一分配元件和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分配元件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分配元件,其中第一分配元件和/或第二分配元件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处理元件,并且其中第一分配元件和第二分配元件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包括塑料,以及用于生产用于处理至少一种流体的装置(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装置)的方法。
已知的热管理模块的问题在于,一些独立的部件分散地布置在机动车辆中并且经由连接软管、电缆和控制单元彼此连接。因此,连接软管、电缆和控制单元有时以长距离分布,并且组装工作量很大。还存在很高的漏电和短路风险,这影响整个热管理模块的可靠性和维修敏感性。此外,还存在因泄漏而频繁发生的问题,例如压力和电压损失。电缆长度过长或腐蚀也会加剧这个问题。
还特别需要减少接口和流体阀处的流量损失。这是基于阀处的流量损失特别是由与理想几何形状的偏差引起的事实。这些表现为阀上游和下游的压力差。由于压力损失,甚至可能需要在系统中提供更高的入口压力以补偿发生的压力损失。然而,更高的入口压力的结果是增加了泄漏。
此外,特别需要尽可能高效地布置连接软管和控制设备,以及确保容易控制连接软管中的流体。
因此,本发明基于具体说明克服来自现有技术的问题的热管理模块的任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具有旋转滑阀布置的至少部分电力驱动的车辆内处理流体的装置。旋转滑阀布置包括绕中心轴线可旋转地布置的设置元件、旋转滑阀壁,其中设置元件被布置在旋转滑阀壁内并且可相对于其旋转,其中旋转滑阀壁包括被布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中的流入和流出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希欧1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伊希欧1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94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