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称十二音和声音乐记谱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80105015.8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4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耀东 |
主分类号: | G10G3/00 | 分类号: | G10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十二 和声 音乐 记谱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12平均律音乐的对称十二音和声的记谱系统,简称SymD记谱体系。SymD记谱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谱表有5条线按照对称方式排列,加上线与线之间和线旁边的8个空间的设置,用于记录12平均律音阶的12个半音和八度音。这个谱表可以作为12平均律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进行中的音程和谐关系的视觉参考。
背景
1.12平均律(12ET)系统
本发明中使用的十二音一词更广泛地指12平均律系统中12个音符的任何音符集或子集。歌德曾说过:“事实上是平均律使真正令人满意的高水平音乐成为可能,尽管不是特别自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科学研究》,第43页。等分音系统的完美均衡律音阶已经被研究过,分别有5、7、12、17、29、41和53等分音的八度音程。中国音乐家在3000多年前就学会了如何按照自然的五度来调音,并发展出了五声音阶。最终,中国人扩展了更多的五度来完成完整的12个音符的五度循环,类似于12平均律音阶。
12平均律系统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并且已经被广泛接受。12平均律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匹配自然谐音结构的灵活性和丰富性。12等分音阶的优点,变调的循环,可管理的音调数量以及八度分成2、3、4和6等分的可均分性,超过了其相对于自然谐音的不完美的三度、六度和七度的缺点。
理论上,12个等分律音是通过在升降音方向上的步进式完美五度运动而产生的,这些音符连接成一个谐音循环,这不同于基于一个主音根的纯律和声。因此,这12个等分律音符是独立于自然调性的。
当代音乐展示了从固定调性到动态调性的变化。12平均律谐音结构的相对性使得可能在区间中考虑音程和声,而不将其与单个音调的根音联系起来。
2.音乐记谱系统
在音乐记谱中使用符号代表声音的想法将音乐提升为高级艺术。目前在西方古典音乐中使用的音乐符号系统促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复杂的复调音乐。
西方传统音乐记谱诞生于调性音乐。公元9或10世纪,人们画出一条水平线代表音乐曲目的标准音高,通常是音调根音设置了旋律轮廓的地平线。随着合唱的发展,加入了第一条上方的第五度间距的第二条水平线。之后,两者之间画了另一条线,代表第三度间距。现行的标准记谱系统形成于17世纪,我们不难看懂巴赫在18世纪初手写的乐谱,如图1所示。
由于传统的西方音乐记谱方式是为带有自然音阶的调性音乐设计的,因此在表示无调音乐或具有12平均律特征的音乐时有所欠缺。音阶之外的升降音用临时变音记号表示,音乐家必须在脑海中调整以找出要演奏的确切音符。此外,尽管音程在音乐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传统音乐符号侧重于显示和控制音高,而不是音程,即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表示音符的音高。将焦点放在自然音阶的音高上会给传统记谱系统带来几个不一致之处--不同谱号,八度和调号之间的音符位置不一致,因为音程间的距离不一致。这些不便之处迫使一些器乐音乐采用不同的符号约定来记谱。
标准钢琴采用12平均律系统调音,这意味着任何相邻键(白键或黑键)之间的音程相同,称为半音。用传统记谱方式的一条大谱表乐谱显示了音符位置与常见钢琴键盘上的键之间的固定对应关系。见图9。
在16世纪印刷术发明后,音乐记谱符号开始标准化并成为约定俗成。任何改动都被视为违反规范,对改变的反抗使得任何改变,即使是小的变化,也难以被接受。
在音乐界,音乐记谱是作曲家组织和传达作品以及音乐家检视和诠释作品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的链接环。由于音乐欣赏是一种动态的谐音模式的识别过程,因此以谐音结构记谱系统呈现的音乐乐谱对于理解音乐是有价值的。在本专利SymD记谱体系中代表音程和谐音模式的音乐谱表被设计为和声参考框架,有助于揭示音乐作品中潜在的基本和声关系。
本发明
音调的音程间隔和音调起始的节奏定义了音乐。音乐音程间隔是频率比例,不与任何特定音高相绑定。音乐可以移调到任何音高或调式;只要音程间隔关系保持不变,其个性即得以保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耀东,未经陈耀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105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终端设备和无线充电系统
- 下一篇:软件剪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