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拒水性结构体、拒水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及拒水性的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106408.0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育弘;小山夏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5D3/12 | 分类号: | B05D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贾成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结构 制造 方法 恢复 | ||
拒水性结构体,具备:树脂基材;在树脂基材上形成、构成树脂基材的表面部分的树脂与拒水性构件混合的超拒水性混合层。拒水性构件为对平均粒径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无机微粒进行拒水化处理的拒水性微粒及氟树脂的一者或两者。超拒水性混合层具有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Sa。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拒水性的拒水性结构体、拒水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及拒水性的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居住环境、生产工厂或农业现场等,就浸水或水介入的污垢而言不仅是外观上的劣化,还成为因微生物的繁殖而导致的卫生性降低的问题。作为抑制水的影响的方法,进行对物品表面赋予超拒水性。超拒水性在具有微小的凹凸的拒水性物质的表面出现。就超拒水性而言,由于容易由于摩擦或污染而丧失,因此需要具有持续的效果的拒水性结构体。
以往,有具有光催化功能的拒水性结构体(参照专利文献1)。就专利文献1的拒水性结构体而言,通过规定的光照射而发挥光催化功能。通过光催化功能,将附着于结构体的表面的污染物质分解除去。就专利文献1的拒水性结构体而言,通过光催化功能将结构体的表面的污染物质分解除去,由此始终使新鲜的表面即具有高度拒水性的表面出现,维持高拒水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26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专利文献1的拒水性结构体而言,光催化功能引起的污染物质的分解速度非常小,因此关于拒水性的维持,有不一定能如愿以偿的危险。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涉及可长期维持超拒水性的拒水性结构体、拒水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及拒水性的恢复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涉及的拒水性结构体具备:树脂基材;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构成树脂基材的表面部分的树脂与拒水性构件混合而成的超拒水性混合层,拒水性构件为对平均粒径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无机微粒进行拒水化处理而成的拒水性微粒及氟树脂的一者或两者,超拒水性混合层具有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Sa。
本公开涉及的拒水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使拒水性构件附着于树脂基材的表面的附着工序;和将拒水性构件附着的树脂基材的表面研磨至表面粗糙度Sa成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研磨工序,拒水性构件为平均粒径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拒水性微粒和氟树脂的一者或两者。
本公开涉及的拒水性的恢复方法为使拒水性结构体的拒水性恢复的方法,其中,拒水性结构体具备:树脂基材;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构成树脂基材的表面部分的树脂与拒水性构件混合而成的超拒水性混合层,拒水性构件为对平均粒径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无机微粒进行了拒水化处理的拒水性微粒和氟树脂的一者或两者,通过对拒水性结构体的表面进行研磨加工,使超拒水性混合层的表面粗糙度Sa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公开中,拒水性结构体的超拒水性混合层是将构成树脂基材的表面部分的树脂与拒水性构件混合的层,其表面粗糙度Sa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在表面具有凹凸,因此能够长期维持超拒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拒水性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拒水性结构体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拒水性结构体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超拒水性的恢复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106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处理记录的图像中的对象的计算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移相器及电调天线